黄帝内经素问-第31页-[卷第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_中药方集
 
黄帝内经素问 - 第31页
[卷第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繁体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Tags:《太阴》 《阳明》 《表里》 《贼风》 《虚邪》 《六腑》 《五脏》 《飧泄》 《湿气》 《阳病》 《阴病》 《四肢不用》 《津液》 《谷气》 《三阴》 《行气》 《三阳》 《脏腑》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八]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下一篇[卷第八]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