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 -第74页-[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九针所主_中药方集

TOP

 
黄帝内经太素 - 第74页
[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九针所主
】 【繁体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二第七《官针》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二,惟编次前后略异。
九针之要,官针最妙。(官者,谓用针时□□于针也。平按∶九针之要《灵枢》、《甲乙》作凡刺之要。)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能移。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平按∶《灵枢》、《甲乙》作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
病小针大,气泻大疾,必后为害;病大针小,大气不泻,亦复为败。夫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言九针之用,所宜各异,并言用法也。平按∶大疾《灵枢》、《甲乙》作太甚。必后为害《灵枢》作疾必为害,《甲乙》作病后必为害。大气不泻《灵枢》作气不泻泄。亦复为败《甲乙》作亦为后败。)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针于病所,肤白勿取。(针头大末兑,主泻阳气,故皮肤痛无常处,阳气盛也。痛处肤当色赤,故白处痛移,不可取也。)病在分肉间者,取以员针于病所。(员针之状,锋如卵,揩摩分间,内不伤肌,以泻分气也。平按∶注状下袁刻脱锋字,卵下袁刻多一形字。)病在脉气少当补者,取以针于井荥分输。(针之状,锋如黍粟之兑,主当行补于井荥之输,以致于气也。平按∶荥《甲乙》作营,袁刻作荣。)病为大脓者,取以针。(针之状,末如剑锋,以取大脓也。平按∶大脓者《甲乙》作大脓血。《灵枢》、《甲乙》作铍。)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员利针状如耗。耗,毛也。用取暴痹。)痹病气痛而不去者,取以豪针。(豪针之状,尖如蚊虻之喙,静以徐往,留之养神,以取痛痹也。平按∶痹病《灵枢》作病痹。)病在中者,取以长针。(长针之状,锋利身薄,以取脏中远痹也。)病为水肿不能过关节者,取以大针。(大针之状,尖如,如平,其锋微圆,以通关节也。平按∶《灵枢》过作通。注状下袁刻脱尖字。)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锋针之状,刃三隅,以发固居之疾,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也。平按∶《甲乙》输作俞。)
Tags:《九针》 《内伤》 《大针》 《大气》 《大泻》 《分肉》 《痹气》 《长针》 《远痹》 《五脏》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三刺 下一篇[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刺法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