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证治准绳-第46页-[卷三\少阳病] 口苦咽干_中药方集
 
伤寒证治准绳 - 第46页
[卷三\少阳病] 口苦咽干
】 【繁体
(口干舌干咽不利口烂)

咽干口燥舌涩俱为热证但有微甚耳惟太阳中寒桂枝附子汤证由误汗咽干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者随其逆治坏病者也非治其本寒也然咽干之由有由汗下后而得者有不因汗下而得者其间治法或和解或微汗或急下或微下当考兼有之证而施轻重之治然其为热则一也盖经谓咽喉干燥亦不可汗以其多有里证故也实无寒病善治者尤宜互考渴条乃获全功太阳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津液不足也)伤寒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恶寒脚挛急本桂枝附子汤证反与桂枝汤攻表得之便厥咽干烦躁吐逆者甘草干姜汤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者白虎加人参汤本下之心下痞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五苓散阳病重发汗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者陷胸汤阳明腹满脉浮紧口苦咽干而喘若其人发热恶寒误下之则腹满小便难若其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误下之则胃空虚为懊误下之则谵语误加烧针则不得眠(许学士云宜小柴胡汤)阳明病口燥漱水不欲咽者必衄或用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阳明病汗若下后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必衄或用黄芩汤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或用麻黄小柴胡汤少阳口苦咽干目眩宜小柴胡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大承气汤(成伤寒传经五六日邪传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为邪渐深也今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邪气未深入之时便作口燥咽干者是邪热已甚肾水干也急与大承气汤下之以全肾也正经自病其深入宜急下之若躁则死肾水干燥故也张或云承气汤阳明当下之证宜用今少阴病亦用何也盖胃为水谷之海主养四旁四旁有病皆能传之入胃其胃土燥则肾水干以二三日则口燥咽干是热之深传之速也故曰急下之以全肾水夫土实则水清谓水谷不相混故自利清水而口干燥此胃土实热而致然也下利色青青肝也乃肝邪传肾缘肾之经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由是而心下痛故急下以去实热逐肾邪其六七日腹胀不大便以入腑之邪壅甚胃土胜则肾涸故急下以逐胃热滋肾水盖阳明与少阴皆有急下之条然而证虽不同其入腑之理则一是以皆用大承气也按舌干轻咽干重者盖咽舌虽皆通于少阴之络而舌又为心之苗也伤寒喜阳而恶阴故舌干为轻也)厥阴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难治麻黄升麻汤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应下之反发其汗必口伤烂赤

阴脉疾可下脉沉附子汤加知母黄柏麦门冬五味子天花粉若虚热病烦热不解者以竹叶石膏汤须去半夏加天花粉润之凡发汗吐下后口燥咽干此津液衰少肾水不升虚火上炎也宜生津益气汤或竹叶石膏汤若脉沉微足冷舌燥者多难治其少阴有急下以救肾水之例若虚人水竭火燥不可下者以补中益气汤倍加人参五味麦门冬天花粉黄柏知母以滋水也狐惑病亦咽干默默不欲眠目不能闭声嗄咽干为狐惑但虫蚀下部者为狐其咽干下唇有疮黄连犀角汤

活人谓脾脏有热则津液枯少故令口燥而咽干津液枯少固也然非独脾脏有热脾主太阴太阴腹满而咽干此可言脾热特一证耳余皆非也如白虎加人参汤证口舌干燥者表里俱热也口苦咽干者少阳经热或阳明中风也口燥咽干急下之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少阴经热也咽干烦躁吐逆者误汗津液少而欲作阳明内热者也如上数证岂亦脾脏有热哉
Tags:《舌干》 《咽干》 《微甚》 《太阳》 《中寒》 《附子汤》 《坏病》 《咽喉》 《里证》 《津液》 《自汗》 《心烦》 《恶寒》 《桂枝汤》 《烦躁》 《解表》 《恶风》 《白虎加人参汤》 《心下痞》 《泻心》 《小便不利》 《五苓散》 《阳病》 《潮热》 《大陷胸汤》 《阳明》 《腹满》 《口苦》 《发热》 《误下》 《恶热》 《谵语》 《不得眠》 《柴胡汤》 《芍药汤》 《地黄汤》 《中风》 《小柴胡汤》 《少阳》 《阴病》 《承气汤》 《少阴》 《大承气汤》 《传经》 《邪气》 《邪热》 《正经》 《实热》 《经脉》 《胃热》 《厥阴》 《手足厥冷》 《血泄》 《升麻汤》 《阴脉》 《五味》 《热病》 《烦热》 《竹叶石膏汤》 《虚火》 《生津》 《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狐惑》 《黄连犀角汤》 《太阴》 《表里》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少阳病] 眩 下一篇[卷三] 少阳病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