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证治准绳-第143页-[卷七\四时伤寒不同] 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_中药方集

TOP

 
伤寒证治准绳 - 第143页
[卷七\四时伤寒不同] 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
】 【繁体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此前热未歇又感于风者也难经曰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风来乘热故变风温)若发汗以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成伤寒发汗已则身凉若发汗已身灼热者非伤寒为风温也风伤于上而阳受风气风与温相合则伤卫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者卫受邪也卫者气也风则伤卫温则伤气身重多眠睡者卫受风温而气昏也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者风温外甚而气拥不利也若被下者则伤脏气太阳膀胱经也内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癃者小便不利也太阳之脉起目内内经曰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为下后竭津液损脏气风温外胜经络欲绝也为难治若被火者则火助风温成热微者热瘀而发黄剧者热甚而生风如惊痫而时螈也先曾被火为一逆若更以火熏之是再逆也一逆尚犹延引时日而不愈其再逆者必致危殆故云促命期)



风温者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肢不收嘿嘿但欲眠治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发即谵语独语烦躁不得卧若惊痫目乱无精如此死者医杀之耳风温忌发汗宜葳蕤汤身灼热者知母干葛汤如渴甚者栝蒌根汤脉沉身重汗出者汉防己汤
萎蕤汤
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疼咽喉舌强胸内疼痞腰背强葛根白芷麻黄(用沸汤泡)杏仁(去尖皮双仁者)甘草(炙各半两)萎蕤(七钱半)石膏(杵碎)羌活(去芦各一两)川芎(三钱)青木香(一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半钟日三四服
又方
萎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甘草(各一两)石膏(三两)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加朴硝二钱半大黄三两下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一分短剧方云葳蕤汤治冬温春月中风伤寒则发头脑疼痛咽喉干舌强肉疼心胸痞满腰背强
知母干葛汤
治风温身体灼热甚者知母葳蕤(各三钱)天南星(生)麻黄(去根节)防风杏仁羌活(各二钱)甘草黄芩木香升麻人参川芎(各一钱)石膏(六钱)葛根(八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
防己汤
治风温脉浮身重汗出(一方无人参)防己(四两)甘草(炙)黄(蜜炙)人参(各一两)生姜(二两)白术(三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煮取一中盏去滓饮讫仍坐被中汗出如虫行或被卧取汗出(许学士云风温误汗用防己黄汤救之)
栝蒌根汤
治风温灼热大渴石膏人参干葛(各二钱)栝蒌根(三钱)防风知母(各一钱半)甘草(一钱)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通口服滓再煎
葛根龙胆汤
治风温脉弱身重汗出石膏(五分)甘草(七分)龙胆草桂枝(各一钱无汗不用)白芍药大青(各一钱半)葛根升麻(各二钱)葳蕤(三钱)生姜(三片)上煎服法同前

治风温活人本方葳蕤汤以有麻黄不敢用宜白术汤主之(方见前太阳病发热条)若头眩汗出筋惕肉者加牡蛎若腰背强硬者加羌活若舌干发渴者加人参若身灼热甚者加知母若身体重多汗者加黄若内伤冷者不加
Tags:《阳脉》 《阴脉》 《风温》 《中风》 《灼热》 《脉阴阳俱浮》 《自汗》 《身重》 《小便不利》 《直视》 《失溲》 《发黄》 《惊痫》 《一逆》 《再逆》 《脏气》 《太阳》 《遗溺》 《瞳子高》 《戴眼》 《津液》 《经络》 《少阴》 《厥阴》 《谵语》 《独语》 《烦躁》 《葳蕤汤》 《防己汤》 《发热》 《咽喉》 《舌强》 《无汗》 《白术汤》 《阳病》 《舌干》 《内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七\四时伤寒不同] 一身尽痛为湿 下一篇[卷七\四时伤寒不同] 一岁长幼疾..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