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条辨-第62页-[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四_中药方集

TOP

 
六因条辨 - 第62页
[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四
】 【繁体
中暑吐泻不止,渐致肢厥汗冷,甚而转筋麻木,初起宜六和汤,甚则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姜汁炒川连等味,温胃制肝也。
凡暑中在脾,秋发则为疟痢,骤发则为霍乱。今吐泻不止,而致四肢厥逆,汗冷气衰,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伤,霎时形肉取瘪,转筋麻痹,皆气血不能运达四末,急宜大剂竣补中阳,仍兼和荣益气以冀吐泻止而肢温汗敛,即是回阳之兆,若再疏泄,则投石下井矣。至于呕吐频频,药难下咽,阴盛于内,阳药拒格,故用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平肝敛液,更用姜汁炒川连三四分,另煎取汁一杯,滴入药内饮之,俾以类相招,不致呕出,此即仲景白通汤中,加入尿、猪胆汁之意也。再按转筋霍乱,年来屡见,甚至如疫一般,同时并染,虽系人间病象,究亦天时所侵。盖大江以南,地卑气湿,其沿江濒海,雾露潮湿,甚于别处,故湿邪为患,四时多有,山岚瘴气,夏秋益倍。苟其人正气素虚,暑秽湿浊乘虚犯之,必由口鼻直趋中道,忽然胸腹闷痛,烦乱不安,且不得吐泻,此属闭症,宜与探吐。更有胸腹沟闷,实时吐泻,甚至频频,而肢冷汗多,形肉顿瘪,且转筋麻木,此属脱症,宜用温补,盖既吐且泻,水谷倾囊,冷汗不止,气液外泄,致身中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损,无以荣养筋脉,自然肢节拘攀,麻痹不仁并至矣。此时急宜大补,以附子理中汤温理中阳,合吴萸、木爪舒筋泄肝;或以乌梅安胃丸去黄柏,倍用参、附,亦对症之良方。余遇是症,每用此汤,屡获奇效,较之四逆、理中汤更为合宜。
Tags:《中暑》 《转筋》 《四逆汤》 《霍乱》 《阴液》 《呕吐》 《阴盛》 《白通汤》 《正气》 《暑秽》 《湿浊》 《冷汗》 《附子理中汤》 《安胃丸》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五 下一篇[中暑条辨十一条] 中暑条辨第三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