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条辨-第107页-[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二十八_中药方集

TOP

 
六因条辨 - 第107页
[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二十八
】 【繁体
暑痢下赤白,奔迫无度,痛随痢减,舌黄脉紧,此寒凝气滞。宜用当归、白芍、黄连、木香、山楂、厚朴、大黄、附子等味,温通理气也。
上条言热,此条言寒,且痛随痢减,奔迫后重,日夜无度,脉紧舌黄,乃寒湿粘滞,蕴蒸阻遏,而致肠胃失宣也。
考《内经》五脏者,主藏而不泄,六腑者,主通而不滞。此大肠与胃,皆手足阳明之腑,又为水谷之海,主传导化物者也。盖因寒湿蕴酿,气道阻遏,致腹痛里急,数团不爽,例宜宣通疏化,使气机运则湿浊走,而病可霍然矣。再按古人谓暴崩暴痢,宜温宜补;久崩久痢,宜清宜通。要非暴崩暴痢,总宜温补;久崩久痢,总宜清通。究在临症时,细心谛审,随症用药,不可执一。即下痢一证,固宜疏通,然有寒通温通之异。如脉症属热属实,原宜(1)苦寒通利。若脉症属寒属虚,又宜甘温固补。倘寒中挟实,仿附子大黄汤(2),温而且通。若热而兼虚,仿黄连阿胶汤,清而且补。如虚中挟积,仿人参芍药汤,通而且补。若虚中挟滞,仿景岳通解(1)宜:原作"以"。据下句文义改。
(2)附子大黄汤:(金柜、腹沟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原作:"大黄附子汤"。
散,清疏带补。以上诸条,苟能参互考订,潜心玩味,庶无胶柱鼓瑟,涉海问津之患矣。近世以积滞二字,为痢症之通称。予意积者属实,由无形而酿为有形;滞者属虚,本运气而凝为滞气。要不可以积滞二字,混称为实。故并及之,以质诸高明,为是为否,当有能辨之者。
Tags:《暑痢》 《气滞》 《理气》 《寒湿》 《五脏》 《六腑》 《大肠》 《阳明》 《气机》 《湿浊》 《久痢》 《大黄汤》 《阿胶汤》 《人参芍药汤》 《附子大黄汤》 《寒疝》 《宿食》 《病脉》 《大黄附子汤》 《积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秋燥辨论 下一篇[伏暑条辨二十八条] 伏暑条辨第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