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评文-第17页-[卷四] 脉度第十七_中药方集
 
内经评文 - 第17页
[卷四] 脉度第十七
】 【繁体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
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手足各以六阴六阳纪数是各经左右两脉气行有先后矣而跷脉阴阳只叙其一此事乃本经中一大疑团也)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以上为第一节论脉度而以治法束之是实发题面之文)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
则阴气盛矣。(此热盛灼津而血涩者也)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以上为第五节是接发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之常变也)黄帝曰。
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之。岐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
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以上为第二节是接叙跷脉之起止以补首节未尽之义也)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以上为第四节因上编营气内注只言五脏不及六腑而疑之也)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以上为第三节即第二节之尾也)词气圆润静雅。足供揣摩。独怪承接有于理解难通之处。僭拟移置分注篇中。以俟高明指正。
Tags:《脉度》 《督脉》 《任脉》 《经隧》 《经脉》 《五脏》 《七窍》 《肺气》 《心气》 《五味》 《肝气》 《五色》 《脾气》 《五谷》 《六腑》 《阳脉》 《阴脉》 《关格》 《脏腑》 《腠理》 《少阴》 《然骨》 《缺盆》 《人迎》 《太阳》 《营气》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 营卫生会第十八 下一篇[卷四] 营气第十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