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通俗伤寒论-第70页-[第七章·伤寒本证] 第三节·两感伤寒_中药方集

TOP

 
重订通俗伤寒论 - 第70页
[第七章·伤寒本证] 第三节·两感伤寒
】 【繁体
(内经与伤寒序例皆谓之两感于寒)【因】身受阴寒之气。口食生冷之物。表里俱伤者为两感。其病多发于夏令夜间。
因人多贪凉。喜食冰水瓜果故耳。
【证】头疼体痛。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少气懒言。手足微冷。虽身热亦不渴。下利清谷。甚则两脚筋吊。舌苔白而嫩滑。甚或灰而淡白。或灰黑腻苔舌质嫩滑湿润。
【脉】沉而迟。甚则沉微。沉为邪陷。迟为寒凝。微则阳气欲绝。此朱丹溪所谓表里皆寒。难分经络。无热可散。温补自解。不急治。去生甚远是也。
【治】素问谓两感于寒者必死。不治。仲景谓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朱南阳谓宜先救里。以四逆汤。后救表。以桂枝汤。然就余所验。禀有虚实。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可治。法当先温其里。附子理中汤加公丁香(二十支)煨肉果(钱半)。俟里温阳回。则下利止而手足转温。若犹头身俱痛。恶寒筋急者。则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通阳气以解表。表解而胃口不开者。则以香砂二陈汤。温运中阳以健胃。其病自愈。
【秀按】两感伤寒。夏月最多。后贤皆名曰中寒。世俗又谓之吊脚痧。多死于挑痧及香散痧药。目击心伤。俞君参用丹溪南阳两家治法。确是对症良方。然则两感证亦有可治之道。不可遽必其死也。
【廉勘】两感伤寒一症。俞氏求原固确。惟救里救表。其间先后缓急。当消息之。
如下利不止。肢冷筋吊者。则先救里。若下利尚微。足筋不吊。而头身剧痛。发热恶寒者。宜先解表。随证权变可也。
Tags:《两感》 《表里》 《身重》 《恶寒》 《目瞑》 《少气》 《下利清谷》 《舌苔》 《腻苔》 《舌质》 《经络》 《四逆汤》 《桂枝汤》 《虚实》 《附子理中汤》 《附子汤》 《解表》 《二陈汤》 《中寒》 《痧药》 《发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七章·伤寒本证] 第四节·伏气.. 下一篇[第七章·伤寒本证] 第二节·大伤..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