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第38页-[卷二·太阳篇下\太阳类病法第五] 病三条_中药方集

TOP

 
伤寒贯珠集 - 第38页
[卷二·太阳篇下\太阳类病法第五] 病三条
】 【繁体
太阳中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而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中、即中暑。暑亦六淫。太阳受之。则为寒热也。然暑、阳邪也。乃其证反身重疼痛。脉反弦细而迟者。虽名中。而实兼湿邪也。小便已。洒洒毛耸者。太阳主表。内合膀胱。便已而气馁也。手足逆冷者。阳内聚而不外达。故小有劳。即气出而身热也。口开前板齿燥者。热盛于内。而气淫于外也。盖暑虽阳邪。而气恒与湿相合。阳求阴之义也。暑因湿入。而暑反居湿之中。阴包阳之象也。治之者。一如分解风湿之法。辛以散湿。寒以清暑可矣。若发汗则徒伤其表。温针则更益其热。下之则热且内陷变证随出。皆非正治暑湿之法也。
太阳中热者。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中热、亦即中暑。、即暑之气也。恶寒者。
热气入则皮肤缓。腠理开。开则洒洒然。寒与伤寒恶寒者不同。汗出发热而渴。知其表里热炽。
胃阴待涸。求救于水。乃中暑而无湿者之证也。
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暑之中人也。阴虚而多火者。暑即寓于火之中。为汗出而烦渴。阳虚而多湿者。暑即伏于湿之内。为身热而疼重。故暑病恒以湿为病。而治湿即所以治暑。故金匮以一物瓜蒂。去身面四肢之水。
水去而暑无所根据。将不治而自解。此中暑兼湿之证也。
Tags:《太阳》 《发热》 《恶寒》 《身重》 《齿燥》 《温针》 《中暑》 《六淫》 《寒热》 《阳邪》 《风湿》 《内陷》 《变证》 《正治》 《暑湿》 《腠理》 《里热》 《胃阴》 《阴虚》 《暑病》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太阳篇下\太阳类病法第五].. 下一篇[卷二·太阳篇下\太阳类病法第五]..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