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第页-[卷三] 不得卧_中药方集

TOP

 
伤寒大白
[卷三] 不得卧
】 【繁体
不得卧,杂症多属内火。伤寒则有有表热里热,热在半表半里,热在气分血分;有汗下太过,虚烦不得眠;有瘥后余热未尽不得卧。如脉浮数,身发热疼痛,无汗不眠者,太阳表症,宜羌活汤。若发热多汗,口渴,小便不利,不得眠者,太阳热结膀胱五苓散阳明目痛鼻干,不得眠,身热脉长,阳明表症也,干葛汤。若烦渴消水,舌燥唇焦,脉长而数,阳明里症也,人参白虎汤。若小便不利,猪苓汤。若蒸蒸发热,手足多汗,大便硬,有下症者,承气汤下之。若少阳胆热,脉弦而紧,小柴胡汤加羌活防风。若脉弦而数,栀连柴胡汤加竹茹。若表邪已解,肝胆里热,龙胆泻肝汤。有下症者,大柴胡汤。若热病初愈,食谷太早,日暮微烦,减其饮食,栀子豆豉汤加枳实。若热病后,火旺烦躁黄连泻心汤。若汗下太过,虚烦不得眠,秘旨安神丸。若胆涎沃心,胆火成痰,家秘胆星丸。《准绳》云∶不得眠,皆是热症表有邪者,邪扰经络,宜发表。里有邪者,火扰于内,宜清里。半表半里有邪,胆经有火,宜清少阳。若阳明有热,而胃不和,宜彻热和胃。余热未除而烦躁,热耗真阴。宜养阴清火。汗下虚烦而神气不足,宜养阴补虚。
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
此因大汗亡津,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故与水以济胃干,则烦躁止而安卧。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后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不过经络不宁,何至但欲起,必有痰涎结在心下。若其脉微弱,此本是有寒结,非热结,反下之,则邪不下行而作结胸。若利未止,邪已下行,四日后,当作协热下利。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豆豉汤主之。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应补者多。今反复颠倒,心中懊,尚是热邪结于胸中,故用此汤治懊。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小便不利,里热互词;大便乍难乍易,里热互词;时有微热,潮热互词;喘冒不得卧下,大实大满互词。故曰有燥屎,宜大下。
阴病,传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曰传之,此阳邪内传也。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手少阴心火旺,故用此方。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下利,热传下焦者多。今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此上焦手少阴燥火伤阴致是。

羌活汤
恶寒
表热不卧,以此方散表。

五苓散
见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不得卧,用此方。

干葛汤
见似疟。
阳明表热不得卧,当散表。若口渴唇焦消水,加知母、石膏。

人参白虎汤
见潮热。
阳明表热不得卧,用前干葛汤;里热不得卧,则用此方。

大承气汤
见大便结。
热结肠胃,腹胀便结不得卧,故用此方。

栀连柴胡汤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竹茹半夏栀子川连少阳邪热不得卧,则用此方。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肝胆有火,则目不能合,胆涎沃心,则目不得瞑,故以此方加胆星、青黛,化胆经之痰。

大柴胡汤
见潮热。
少阳症不得卧,又见下症者,用此方。

栀子豆豉枳实汤
见懊。
热病初愈,食谷太早,日暮微烦,夜不安卧,用此方,再加消导之药。

黄连泻心汤
黄连麦门冬赤茯苓甘草木通内伤不得卧,有心气不足,则以枣仁汤温药以补心气。若心血不足者,则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补心血。凉心火,今热病门,故用此方。

朱砂安神丸
黄连白茯神麦门冬生地枣仁心火旺,心血未虚者,以黄连泻心汤主治;心血虚者,以安神丸治之。

家秘胆星丸
陈胆星青黛海石龙胆草甘草胆火旺不得卧,当用黄连柴胡汤、龙胆泻肝汤。若胆火成痰,胆涎沃心则用此方。
Tags:《表热》 《里热》 《半表半里》 《不得眠》 《发热》 《无汗》 《太阳》 《小便不利》 《热结膀胱》 《五苓散》 《阳明》 《鼻干》 《唇焦》 《白虎汤》 《猪苓汤》 《承气汤》 《少阳》 《胆热》 《柴胡汤》 《表邪》 《大柴胡汤》 《热病》 《豉汤》 《烦躁》 《秘旨安神丸》 《胆星丸》 《热症》 《经络》 《阳病》 《大汗》 《胃气》 《太阳病》 《结胸》 《后下》 《过经》 《寒结》 《豆豉汤》 《大承气汤》 《潮热》 《阴病》 《阿胶汤》 《少阴》 《阳邪》 《心烦》 《燥火》 《伤阴》 《恶寒》 《邪热》 《内伤》 《心气》 《心血》 《补心丹》 《血虚》 《家秘胆星丸》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 发黄 下一篇[卷三] 懊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