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第页-[卷四] 足冷_中药方集

TOP

 
伤寒大白
[卷四] 足冷
】 【繁体
《伤寒论》有先发热后发厥之阳厥,又有初起不发热即见逆冷之阴厥,此人人知之也。至发热之症,表邪内伏,上身热而两足独冷。痧内伏,上身热而呕吐足冷,即身热多汗,脉见沉数,口舌生苔而两足独冷,此前书未有。不知寒邪初伤,未曾发热,乃有足冷。若上身发热,则一人之身,岂有两足独冷之理。且冬寒之时,无病患常有足冷。若伤寒已经发热,即冬月手足亦应温热。若两足尚冷,即为表邪未伸,热邪未得发越。况热令之时,人之手足皆暖,岂有上身发热,两足反见独冷乎!家秘用羌独败毒散解表,以足冷之表邪,惟独活可解耳。若失用独活,虽用发表,下部之邪终不散,重则变症,轻则缠绵,即令愈后,恐防痿痹绝足。故凡汗出而身热不解者,非里热即表邪。若里有结热而发热不凉,必是遍身时时有汗。若身大热而烦躁足冷,断非里热,必是表邪未散,或痧未出。若是热深厥深之里热症,必然遍身皆冷。今身热而足独冷,必是表症未解。故凡烦闷喘呕,身热足冷,便是发之候。余治热令之热病,无论有汗无汗,脉浮脉沉,一见身热足冷,乃改常之重症,故从症不从脉者,如是治法,或有汗出而愈者。或先有寒凉抑遏,一汗不能全解,连作三四次汗而愈者。惟毒久遏,凶多吉少。然色鲜明,亦有不死。惟荤腥食重,抑遏痧表汗者,多不能生。常见夏秋热症之人,内有积热,外冒表邪,又被饮食寒凉抑遏胃阳阳明邪热不得发越,但头汗遍身无汗。又有痧疫毒,抑遏胃阳,亦不能宣扬外发。余常以枳壳、浓朴、广皮三味松发胃气,又以柴胡、葛根、防风三味宣散表邪,有表邪者汗必出,有毒者亦现。因此悟得但头有汗,遍身无汗之症,方书以水饮、蓄血、中焦不得宣通主治。例如湿邪凝结,用苍术、浓朴、葛根、防风。寒邪凝结,用生姜、羌活。热邪凝结,用黄连、枳壳。
食积凝结,用麦芽、豆蔻。痰饮凝结,用半夏、石菖蒲。要知枳壳、豆蔻、香附、砂仁,为胸前之总司,葛根、升麻,乃宣扬胃气,手足温暖,遍身热越,汗出表解,故宣扬胃气,乃发汗之妙法也。按足冷与面赤皆系表邪,然面赤色在上部,人人知之。足冷在下部,人多忽之,故余特补着。然治足冷,互参发、夹食治法,故升麻解表汤,家秘通用者。

独活汤
独活防风柴胡葛根广皮甘草身痛,加羌活;胸满,加枳壳;呕恶,加半夏、浓朴、白豆蔻、川黄连。

和胃透肌汤
浓朴枳壳广皮柴胡葛根防风足冷皆系表邪,但未明表汗痧,故立一举两得之方。

升麻解表汤
见夹食。
Tags:《发热》 《表邪》 《呕吐》 《温热》 《败毒散》 《解表》 《里热》 《烦躁》 《热深厥深》 《热症》 《热病》 《无汗》 《浮脉》 《胃阳》 《阳明》 《邪热》 《头汗》 《胃气》 《水饮》 《痰饮》 《食治》 《独活汤》 《身痛》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卷四] 阴厥阳厥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