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_历代本草_中药方集

TOP

 
历代本草
吴茱萸
】 【繁体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制吴茱萸形如吴茱萸,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植物:吴茱萸

中药:吴茱萸

药用吴茱萸: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 五更泄泻

吴茱萸的应用:

与生姜、人参等同用,可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如吴茱萸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用于治疗寒疝腹痛,如导气汤;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多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如温经汤;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常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如鸡鸣散;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吴茱萸汤;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如左金丸;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吴茱萸临床用量一般为2~5g,用水煎服。外用适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因本品辛温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Tags:《左金丸》 《温经汤》 《吴茱萸汤》 《四神丸》 《导气汤》 《厥阴》 《头痛》 《寒疝》 《寒湿》 《经行腹痛》 《呕吐》 《吞酸》 《泄泻》 《干呕》 《导气》 《虚寒》 《痛经》 《霍乱》 《外寒》 《肝郁》 《化火》 《胁痛》 《口苦》 《肾阳》 《五更泄》 《五味》 《温燥》 《阴虚》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小茴香 下一篇高良姜

相关专题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