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第117页-[卷三\伤寒变症] 百合狐惑阳毒阴毒_中药方集

TOP

 
伤寒指掌 - 第117页
[卷三\伤寒变症] 百合狐惑阳毒阴毒
】 【繁体
按百合狐惑阴阳毒四症。其病脉证治。并详于金匮要略三卷内。百合症。仲景论之最详。治法亦备。贞尝留心于此。而遇斯症甚罕。故不敢述。狐惑。虫病也。状似伤寒。或伤寒后变症。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面目乍白乍赤乍黑。默默欲眠。恶闻食气。蚀其喉则声嗄。甘草泻心汤。蚀其肛则咽干。苦参汤洗之。或雄黄熏之。又狐惑。即近时之疳症也。牙疳即惑。下疳即狐。说详金鉴。
邵评∶金匮注曰。看其上唇内有疮如粟。唾血。心内懊痛。此虫在上。食其五脏
下唇内生疮者。其人不寤。此虫食下部是也。
阴阳毒。考诸金匮。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邵评∶毒者。邪蕴不解也。阴阳非指脏腑气血。以面赤。喉痛。吐脓血。其邪着而在表者。谓之阳。言此邪适中人之阳。而非极热之谓也。面目青。身疼咽痛。不吐脓血。其邪隐而在表之里者。谓之阴。言此邪适中人之阴。而非极寒之谓也。故俱用辛温升散以发其邪。甘润咸以安其阴。阴毒去雄黄蜀椒二物者。恐阴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五日邪气尚浅。发之犹易。故可治。七日邪气已深。发之则难。故不可治。
按仲景所称阴阳毒。乃感其异气。入阳经为阳毒。入阴经为阴毒。故于阳毒。用蜀椒雄黄之温且猛者。以驱阳经之邪。而于阴毒。反去蜀椒雄黄。止用鳖甲、当归、升麻、甘草等。入阴以散邪。不取其温烈也。若后人所述阴毒阳毒。乃是极热极寒之证。自应以极热极寒方药为治。不得执定仲景之方。
邵评∶二症俱咽喉痛。以此症邪从口鼻而下入咽喉。故痛。甚至有心腹绞痛。大满大胀。通身脉络。青紫暴出。手足指甲。色如靛叶。口噤牙闭。心中烦闷而乱。死在旦夕。不必问其阴阳。但刺尺泽、委中二穴。及手中十指。脉络暴出之处出血。如症轻者。用刮痧法。随服紫金锭。或吐或下或汗出而愈。
Tags:《狐惑》 《阴阳毒》 《病脉》 《泻心》 《咽干》 《五脏》 《咽喉》 《鳖甲汤》 《身痛》 《升麻鳖甲汤》 《脏腑》 《邪气》 《方药》 《口噤》 《紫金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 伤寒类症 下一篇[卷三\伤寒变症] 不便不食不便能食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