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辩证广注-第13页-[卷之三\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_中药方集
 
伤寒论辩证广注 - 第13页
[卷之三\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 【繁体
(此方自原论中第十卷采附于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人(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双人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琥按上方。乃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而病仍在太阳。因作如疟等状。内台方议云。如疟状者。乃先发表不尽。风寒之邪。留滞于经。不能即出。故面反有热色。身必作痒。用麻黄桂枝之复方减其剂。以取小汗。是总风寒而两解之也。
或问伤寒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则是病患前已作呕过矣。方其呕时。焉知非少阳柴胡证。
纵其人尚有太阳头项强痛之候。焉知其不与少阳合病邪。若然则吾子于何证辩之。予曰于寒热时辩之。少阳之寒热。必先寒而后热。或热已而复寒。方其寒之来也。必手足厥冷面色青白。背上粟起。大作战栗。及其热之来也。必头面手足四肢胸背蒸蒸然无处非热。或微汗出。甚则欲揭去衣被。热来则寒往。热往则寒又来。此方是少阳经病。今则于发热之时随则恶寒。又热多于寒。其寒不甚。其人面上于恶寒时。反作赤热之色。故知其为太阳病无疑。尚论篇以寒热往来作注。大谬之极。医人倘遇此证。于方药中宜权变取用。亦不可拘拘然但执一麻桂各半汤以投之也。
(附后例)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服桂枝汤。反增烦热。此系风邪甚。
而汤药之力不能以即解也。故宜另用刺法。刺法与穴图俱见后第十四卷中。)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服桂枝汤汗大出者。此出汗不得其法。所以中风之脉。本浮缓而反得洪大。可见病不除而风热愈盛。必再与桂枝汤如前法服之。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则病自瘥也。若其人病不瘥。其形如疟者。大都是热多寒少之证。以其脉见洪大故也。日再发者。邪气浅而欲散之候。愚按此条。是外寒束其风热。乃营卫俱伤之证。但风邪多而寒气少耳。法当微发其汗。汗出必解。故成注云。与桂枝二麻黄一汤。以解散营卫之邪。)
Tags:《温服》 《阳病》 《太阳》 《风寒》 《复方》 《发热》 《恶寒》 《少阳》 《项强》 《合病》 《寒热》 《手足厥冷》 《面色青》 《太阳病》 《寒热往来》 《方药》 《桂枝汤》 《烦热》 《大汗》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中风》 《风热》 《邪气》 《外寒》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 下一篇[卷之三\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