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1273页-[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水杨_中药方集
 
本草纲目 - 第1273页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水杨
】 【繁体
(《唐本草》)【释名】青杨(《纲目》)、蒲柳(《尔雅》)、蒲杨(《古今注》)、蒲(音移)、柳(《古今注》)、时珍曰∶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多宜水蒲萑之地,故有水杨、蒲柳、萑苻之名。
【集解】恭曰∶水杨叶圆阔而尖,枝条短硬,与柳全别。柳叶狭长,枝条长软。
颂曰∶《尔雅》∶杨,蒲柳也。其枝劲韧,可为箭。《左传》所谓苻。今河北沙地多生之。杨柳之类亦多。崔豹《古今注》云∶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柳叶长而细,杨叶圆而弱。水理亦赤。然今人鲜能分别。
类。
尤多,花与柳同。

枝叶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久痢赤白,捣汁一升服,日二,大效(《唐本》)。
主痈肿痘毒(时珍)。
【发明】时珍曰∶水杨根治痈肿,故近人用枝叶治痘疮。魏直《博爱心鉴》云∶痘疮数日陷顶,浆滞不行,或风寒所阻者。宜用水杨枝叶(无叶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汤温浴之。如冷添汤,良久照见累起有晕丝者,浆行也。如不满,再浴之。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如屡浴不起者,气血败矣,不可再浴。始出及痒塌者,皆不可浴。
痘不行浆,乃气涩血滞,腠理固密,或风寒外阻而然。浴令暖气透达,和畅郁蒸,气血通彻,每随暖气而发,行浆贯满,功非浅也。若内服助气血药,借此升之,其效更速,风寒亦不得而阻之矣。直见一妪在村中用此有验,叩得其方,行之百发百中,慎勿易之,诚有燮理之妙也。盖黄钟一动而蛰虫启户,东风一吹而坚冰解释,同一春也。群书皆无此法,故详着之。

木白皮及根
【气味】同华。
【主治】金疮痛楚,乳痈诸肿,痘疮(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李仲南《永类钤方》云∶有人治乳痈,持药一根,生擂贴疮,其热如火,再贴遂平。求其方,乃水杨柳根也。葛洪《肘后方》,治乳痈用柳根。则杨与柳性气不远,可通用也【附方】新一。
金疮苦痛∶杨木白皮,熬燥碾末,水服方寸匕,仍敷之,日三次。(《千金方》)
Tags:《本草》 《气味》 《久痢》 《风寒》 《腠理》 《乳痈》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白杨 下一篇[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柽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