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1537页-[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蜚虻_中药方集
 
本草纲目 - 第1537页
[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蜚虻
】 【繁体
(《本经》中品)【释名】虻虫(蜚与飞同)。
【集解】《别录》曰∶蜚虻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弘景曰∶此即方家所用虻虫,啖牛马血者。伺其腹满,掩取干之。
恭曰∶水虻、蜚虻、鹿虻,俱食牛马血,非独此也。但得即堪用之,何假血充,应如养鹰,饥即为用。若伺其饱,何能除疾?宗曰∶蜚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黄绿色。雄、霸州、顺安军、沿塘泺界河甚多。以其惟食牛马等血,故治瘀血血闭也。
时珍曰∶采用须从陶说。苏恭以饥鹰为喻,比拟殊乖。
修治】大明曰∶入丸、散,去翅、足,炒熟用。
气味】苦,微寒,有毒。
之才曰∶恶麻黄。
【主治】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别录》)堕胎(《日华》)。
【发明】颂曰∶《淮南子》云∶虻散积血,斫木愈龋。此以类推也。时珍曰∶按∶刘河间云∶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附方】旧二,新一。
蛇螫血出,九窍皆有者病笃去胎∶虻虫十枚,炙,捣为末。酒服,胎即下。(《产乳》)扑坠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皮一两,为末。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也。若久宿血在骨节中者,二味等分。(《备急方》)【附录】扁前《别录》有名未用曰∶味甘,有毒。主鼠、癃闭,利水道。生山陵中。状如牛虻,赤翼
蚊子
时珍曰∶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一名白鸟也。龟、鳖畏之,荧火、蝙蝠食之。故煮鳖入数枚,即易烂也。
藏器曰∶岭南有蚊子木,叶如冬青,实如枇杷,熟则蚊出。塞北有蚊母草,叶中有血虫,化而为蚊。江东有蚊母鸟,一名,每吐蚊一、二升也。

蚋子
时珍曰∶按∶元稹《长庆集》云∶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而黑者为蟆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敷之则瘥。又祝穆《方舆胜览》云∶云南乌蒙峡中多毒蛇,鳞中有虫名黄蝇,有毒,啮人成疮。但勿搔
Tags:《腹满》 《修治》 《气味》 《寒热》 《血脉》 《五脏》 《喉痹》 《堕胎》 《九窍》 《等分》 《急方》 《癃闭》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竹虱 下一篇[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木虻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