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457页-[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前胡_中药方集
 
本草纲目 - 第457页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前胡
】 【繁体
(《别录》中品)【释名】时珍曰∶按∶孙《唐韵》作湔胡,名义未解。
【集解】《别录》曰∶前胡,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根似柴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
大明曰∶越、衢、婺、睦等处者,皆好,七、八月采之,外黑里白。颂曰∶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青紫色。今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为不同尔。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汴京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一种如草乌头,肤赤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真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胜诸道者。曰∶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之,令人反胃不受食。若是前胡,味甘微苦也。时珍曰∶前胡有数种,惟以苗高一、二尺,色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黪白花,类蛇床子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大抵北地者为胜,故方书称北前胡云。


修治】曰∶修事,先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以甜竹沥浸令润,日中晒干用。
【气味】苦,微寒,无毒。权曰∶甘、辛,平。
之才曰∶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别录》)。能去热实,及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之。(甄权)治一切气,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咳嗽,安胎,小儿一切疳气(大明)。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时珍)。
【发明】时珍曰∶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也。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
【附方】旧一。
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为度。(《普济方》)
Tags:《气味》 《咽喉》 《下气》 《反胃》 《修治》 《修事》 《头痛》 《寒热》 《五脏》 《霍乱》 《转筋》 《气喘》 《咳嗽》 《肺热》 《化痰》 《太阴》 《阳明》 《少阳》 《厥阴》 《夜啼》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防风 下一篇[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茈胡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