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762页-[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菝_中药方集

TOP

 
本草纲目 - 第762页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菝
】 【繁体
(上蒲八切,下弃八切。《别录》中品)【释名】菝(同)、金刚根(《日华》时珍曰∶菝,犹KTKT也。KTKT,短也。此草茎蔓强坚短小,故名菝。
而江浙人谓之菝根,亦曰金刚根,楚人谓之铁菱角,皆状其坚而有尖刺也。郑樵《通志》云∶其叶颇近王瓜,故名王瓜草。
【集解】《别录》曰∶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茎紫而短小,多细刺,小减萆而色深,人用作饮。
恭曰∶陶云三种,乃狗脊、菝、萆相类,非也。萆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细长而白色,菝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
颂曰∶今近道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而差大。秋生黄花,结黑子如樱桃大。其根作块,人呼金刚根。
时珍曰∶菝山野中甚多。其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柿叶,不类冬青。秋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其叶煎饮酸涩。野人采其根叶,入染家用,名铁菱角。《吴普本草》以菝为狗脊,非矣。详见狗脊下。


气味】甘、酸,平、温,无毒。
【主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别录》)。治时疾瘟瘴(大明)。补肝经风虚(好古)。治消渴,血崩,下痢(时珍)。
【发明】时珍曰∶菝,足厥阴少阴药。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仿佛。孙真人元旦所饮辟邪屠苏酒中亦用之。
颂曰∶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附方】新五。
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儒门事亲》方)取去根本∶用菝二两,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后以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也。(《圣济录》)消渴不止∶菝谷即菝,咀半两,水三盏,乌梅一个,煎一盏,温服。(《普济方》)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卫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田舍贫家用此最良∶菝(洗锉)一斛。以水三斛渍曲去滓,取一斛渍饮,如常酿酒。任意日饮之。(《肘后方》)
Tags:《本草》 《气味》 《风痹》 《厥阴》 《少阴》 《屠苏酒》 《温服》 《等分》 《白痢》 《乌梅汤》 《上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土茯苓 下一篇[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萆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