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第361页-[卷三\菜部] 薯蓣_中药方集

TOP

 
本经逢原 - 第361页
[卷三\菜部] 薯蓣
】 【繁体

即山药,因唐代宗名蓣,宋英宗名薯,改名山药
甘平无毒。同面食发动气,微焙用。
《本经》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发明
山药入手足太阴。色白归肺。味甘归脾。大补黄庭,治气不足而清虚热。故《本经》治伤中寒热邪气,补而不滞,温而不热。又能益气力,长肌肉,强阴固肾,止泄精小便频数。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金匮》八味丸用以强阴也,薯蓣丸以之为君。而主虚劳不足,风气百病,甘温平补而不碍久积之邪也。其鲜者,和生鲫鱼脑捣敷肿,又捣烂和芎末白糖霜涂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但涂上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不过数次即愈。子名零余子,补虚损,强腰脚,益肾。一种曰甘薯,色较薯蓣稍紫,味较薯蓣稍甜,质较薯蓣稍腻,性较薯蓣稍温,补脾强肾之功较薯蓣稍胜。广人以之代粮,今徽宁亦多种之,名曰薯,音孺与薯字形切音并相类,传久之讹耳。
Tags:《寒热》 《邪气》 《强阴》 《太阴》 《虚热》 《中寒》 《小便频数》 《八味丸》 《薯蓣丸》 《虚劳》 《乳癖》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菜部] 百合 下一篇[卷三\菜部] 黄独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