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解-第87页-[卷三\木部] 【茯苓】_中药方集

TOP

 
本草经解 - 第87页
[卷三\木部] 【茯苓】
】 【繁体
气平。味甘。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平味和。降中有升。阴也。胸者肺之分也。胁者肝之分也。肝主升而肺主降。肺金不足则气不降。肝木有余则气上逆。逆于肝肺之分。故在胸胁间也。茯苓入肺。气平则降。味甘可以缓肝。所以主之。脾为土。肺为金。脾肺上下相交。则五脏皆和。位一身之天地矣。若脾肺失中和之德。则忧恚惊邪恐悸。七情乖戾于胸。发不中节而为病。茯苓味甘和脾。气平和肺。脾肺和平。七情调矣。心下脾之分也。湿热在脾则结痛。湿热不除。则流入太阳而发寒热。郁于太阴而烦满。湿乘肺金而咳逆。茯苓甘平淡渗。所以能燥脾伐水清金。治以上诸症也。人身水道不通。则火无制。而口焦舌干矣。茯苓入肺。以通水道。下输膀胱。则火有去路。故止口舌干焦。水道通。所以又利小便也。肝者魂之居也。而随魂往来者神也。久服茯苓。则肺清肃。故肝木和平。而魂神安养也。不饥延年者。脾为后天之本。肺为元气之腑。
脾健则不饥。气足则延年也。
制方:白茯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山药、扁豆、白芍。治脾虚。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治咳而吐。同二术、泽泻、车前、白芍、陈皮、木瓜、猪苓。治水肿。同陈皮、半夏、甘草、人参、枳壳、川芎、白芍、归身、生地、前胡、葛根、桔梗、苏叶、生姜、大枣。名茯苓补心汤。治火郁心包痛而吐血咳逆。
Tags:《寒热》 《舌干》 《太阴》 《足太阴脾经》 《五脏》 《七情》 《太阳》 《君子汤》 《补心汤》 《吐血》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木部] 【茯神】 下一篇[卷三\木部] 【杜仲】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