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从新-第175页-[卷四草部] 大黄_中药方集
 
本草从新 - 第175页
[卷四草部] 大黄
】 【繁体

大泻血分、实热、下有形积滞
大苦大寒。入足太阴(脾)、手足阳明厥阴大肠、胃、心包、肝。)血分。其性沉而不浮。
其用走而不守。若酒浸。亦能引至至高之分。(仲景太阳门调胃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浸、阳明门大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洗、少阳阳明小承气汤、大黄不用酒制、皆有分别、东垣曰、邪气在上、非酒不至、若用生者、则遗至高之邪热、病愈后、或目赤喉痹、头肿、膈上热疾生也。)用以荡涤肠胃。下燥结而除瘀热。治伤寒时疾。发热谵语。(大肠有燥粪、故谵语、宜下之。)温热瘴疟。下痢赤白。腹痛里急。黄胆水肿。症瘕积聚。(积久成形谓之积、属阴、聚散无常谓之聚、属阳、积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气。)留饮宿食。心腹痞满。二便不通。(皆土郁夺之。)吐血、衄血、血闭。损伤积血。一切实热。血中伏火。行水除痰。
蚀脓消肿。能推陈致新。(东垣曰∶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名、时珍曰∶仲景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衄血者、用大黄黄连黄芩、乃泻心包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结上焦、胃之上脘当心、故曰泻心、经曰∶太阴所至为痞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胀是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故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用小陷胸汤泻心汤、或问心气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补心而反泻心、丹溪曰∶少阴不足、亢阳无辅、致阴血妄行、故用大黄泻其亢盛之火、又心本不足、肺肝各受火邪而病作、故用黄芩清肺、黄连清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火退、则血归经而自安矣、宗曰∶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士材曰∶古人用大黄、治虚劳吐衄、意甚深微、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也。)峻利猛烈。长驱直捣。苟非血分热结。六脉沉实者。切勿轻与推荡。(病在气分而用之、是为诛伐无过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欲取通利者、不得骤进谷食、大黄得谷食、便不能通利、洪迈夷坚志云∶汤火伤者、捣生大黄调敷、止痛无瘢。)黄芩为使。(梅师方、男子偏坠作痛、大黄末、醋和涂之、干则易。自半夏至大黄、皆常毒之品。)
Tags:《大泻》 《实热》 《积滞》 《太阴》 《阳明》 《厥阴》 《大肠》 《太阳》 《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少阳》 《小承气汤》 《邪气》 《邪热》 《喉痹》 《燥结》 《瘀热》 《发热》 《谵语》 《温热》 《瘴疟》 《症瘕积聚》 《留饮》 《宿食》 《土郁夺之》 《吐血》 《泻心》 《心气》 《心下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病发于阴》 《营血》 《浊气》 《病发于阳》 《结胸》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少阴》 《火邪》 《肝火》 《归经》 《虚劳》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草部] 茹 下一篇[卷四草部] 玉簪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