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第844页-[卷第十三] 猪苓_中药方集
 
证类本草 - 第844页
[卷第十三] 猪苓
】 【繁体
\r猪苓\pd339.bmp\r味甘、苦,平,无毒。主(音皆)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猪屎。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乃秤之。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猪苓,神农∶甘;雷公∶苦,无毒。司马彪注庄子云∶豕橐,一名苓。根似猪矢,治渴。药性论云∶猪苓,臣,微热。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生肿胀满,腹急痛。
图经曰∶猪苓,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今蜀州、眉州亦有之。旧说是枫木苓,今则不必枫根下,乃有生土底,皮黑作块似猪粪,故以名之。又名地乌桃。二月、八月采,阴干。
削去皮,肉白而实者佳。《庄子》谓之豕橐。司马彪注云∶一名苓,根似猪矢,治渴。张仲景治伤寒诸病在脏加渴者,猪苓汤主之。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以水四升,煮四物,取二升,内胶。每服七合,日三。呕而思水者亦主之。又治消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者,猪苓散发其汗。病欲饮水而复吐之为水逆,冬时寒嗽如疟状,亦与猪苓散,此即五苓散也。猪苓、术、茯苓各三分,泽泻五分,桂二分,细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诸汤剂无若此快,今人皆用之。又黄胆病及狐惑病,并猪苓散主之。
猪苓、茯苓、术等分,杵末,每服方寸匕,与水调下。今施州有一种刺猪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干。彼土人用敷疮毒,殊效。云味甘,性凉,无毒。
唐本余∶去邪气。雷公云∶凡采得,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外台秘要∶治妊娠患子淋
猪苓五两,一味末,以白汤三合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夜二,尽剂不瘥,宜转用之。又方∶治小儿大便不通。猪苓一两,以水少许,煮鸡屎白一钱,调服,立瘥。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杨氏产乳∶疗通体遍身肿,小便不利。猪苓五两,捣筛,煎水三合。调服方寸匕,加至二匕。
衍义曰∶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宜详审
Tags:《温疫》 《肿胀》 《猪苓汤》 《小便不利》 《水逆》 《五苓散》 《狐惑》 《等分》 《邪气》 《子淋》 《白汤》 《调服》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十三] 白棘 下一篇[卷第十三] 棘刺花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