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第1051页-[卷第十六] 酥(音苏)_中药方集
 
证类本草 - 第1051页
[卷第十六] 酥(音苏)
】 【繁体
微寒。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
陶隐居云∶酥出外国,亦从益州来。本是牛、羊乳所为,作之自有法。佛经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亦时至江南。唐本注云∶酥,掏(吐刀切)酪作之,其性犹与酪异,今通言功,是陶之未达。然酥有牛酥、羊酥,而牛酥胜羊酥。其(音茅)牛复优于家牛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酥,味甘。孟诜云∶寒,主胸中热,补五脏,利肠胃。日华子云∶牛酥,凉。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吐血
图经文具牛黄条下。
陈藏器酥,堪合诸膏摩风肿,跌血瘀。食疗寒。除胸中热,补五脏,利肠胃。水牛酥功同,寒,与羊酪同功。羊酥真者胜牛酥。圣惠方∶主蜂螫人,以酥敷之愈。又方∶主恶虫咬,以酥和盐敷之。
Tags:《五脏》 《大肠》 《口疮》 《肺痿》 《心热》 《吐血》 《膏摩》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十六] 酪 下一篇[卷第十六] 牛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