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第1474页-[卷第二十七] 荏子_中药方集
 
证类本草 - 第1474页
[卷第二十七] 荏子
】 【繁体
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


主调中,去臭气。九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荏状如苏,高硕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
东人呼为KT(音鱼),以其似苏字,但除禾边故也。笮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唐本注云∶《别录》荏叶,人常生食,其子故不及苏也。
今按陈藏本草云∶荏叶,捣敷虫咬及男子阴肿。江东以荏子为油,北土以大麻为油,此二油俱堪油物,若其和漆,荏者为强尔。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荏子,其叶性温。用时捣之。
治男子阴肿,生捣和醋封之。女人绵裹内,三、四易。萧炳云∶又有大荏,形似野荏高硕,叶大小荏一倍,不堪食。人收其子,以充油绢帛,与大麻子同。其小荏子欲熟,人采其角食之,甚香美。大荏叶不堪食。日华子云∶荏,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子,下气,止嗽,补中,填精髓。
食疗∶主咳逆下气。其叶杵之,治男子阴肿。谨按子,压作油用,亦少破气,多食发心闷。
温。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可蒸令熟,烈晒干之,当口开。春取米食之,亦可休粮。
生食,止渴润肺。梅师方∶治虺中人。以荏叶烂杵,猪脂和,薄敷上。
Tags:《下气》 《本草》 《阴肿》 《调气》 《宿食》 《上气》 《咳嗽》 《破气》 《血脉》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二十七] 黄蜀葵花 下一篇[卷第二十七] 苦菜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