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全书-第122页-[后编·枢要] 客感篇第十三_中药方集
 
经络全书 - 第122页
[后编·枢要] 客感篇第十三
】 【繁体
《素问》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娄全善曰∶此阴阳以内外言之,而总诸阴阳形气之伤。东垣所谓内外伤也,寒暑风湿属阳,为外伤;饮食男女喜怒属阴为内伤)。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娄全善曰∶即曰喜怒伤气矣,又曰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既曰寒暑伤形矣,又曰寒伤形,热伤气,言若矛盾而理则有归。盖统而言之,喜怒伤人,从内出而先发于气,寒暑伤人从外入而先着于形。分而言之,则怒气从下上而先发于阴,喜气从上下而先发于阳,寒则人气内藏,故寒之伤人先着于形,暑则人气外溢,故暑之伤人,先着于气也。括《调经论》、《阴阳应象大论》两篇文)。又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如此则治其经焉。亦有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者(大络,十五络也,病在血络是为奇邪)。《缪刺论篇》又曰∶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寒伤肠及胆,热伤胃及膀胱);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湿胜则营卫之气不行,感则害于皮肉筋脉)。故善治者皮毛(止于萌也),其次治肌肤(救其已生),其次治筋脉(攻其已病),其次治六腑(治其已甚),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治其已成,病势已成,可得半愈)。(稍次《阴阳应象大论篇》文)《灵枢》曰∶邪气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盖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邪气脏腑病形篇》)。又曰∶身半已上邪中之,身半以下湿中之(同上《病形篇》)。
《素问》又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而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而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亦作癖,肠为痔。次第《太阴阳明论篇》)。又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四时刺逆从论篇》)。
Tags:《外伤》 《暑风》 《内伤》 《伤阴》 《皮毛》 《络脉》 《经脉》 《五脏》 《大络》 《十五络》 《奇邪》 《缪刺》 《邪气》 《寒热》 《六腑》 《湿气》 《脏气》 《脏腑》 《贼风》 《虚邪》 《飧泄》 《太阴》 《阳明》 《经络》 《腠理》 《经气》 《逆从》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后编·枢要] 传变篇第十四 下一篇[后编·枢要] 虚实篇第十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