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正按摩要术-第107页-[卷四·列证] 积聚_中药方集

TOP

 
厘正按摩要术 - 第107页
[卷四·列证] 积聚
】 【繁体
诸有形而坚着不移者为积。诸无形而留止不定者为聚。积在五脏,主阴,病属血分。聚在六腑,主阳,病属气分。《难经》既以积聚分属脏腑,《巢氏病源》别立症瘕之病名,以不动者为症,动者为瘕。亦犹是《难经》积聚之说也。第无形之瘕聚,其散易。有形之症积,其破难。治之者,辨有形无形,在气在血,可得其概矣。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补脾土,(二百遍。)掐四横纹,(三十遍。)运八卦,(八十遍。)掐大肠,(二十四遍。)揉版门,(八十遍。)推补肾水,(一百遍。)天门入虎口,(一百遍。)掐小横纹。(二十遍。)发热腹痛,加水底捞明月,(五十遍。)大便秘结,加推六腑,(一百遍。)掐小横纹,(二十四遍。)揉掐肾水。(各五十遍。
)腹痛泄泻,加揉掐一窝风,(三十六遍。)揉脐及龟尾。(各一百遍。)凡推用葱姜椒水,用灸法。(见卷二,二十六页。)按《难经》肺之积在右胁下,为息贲;肝之积在左胁下,为肥气;心之积在脐上,上至心下,为伏梁;脾之积在胃脘,为痞气;肾之积发于少腹,上至心,上下无时,为奔豚;其见于脐下为症瘕,症者按之不移,有血症、食症之别;瘕者假物成形,如血鳖石瘕之类。见于胸胁为痞癖,痞为结块,在肌肉而可见。癖由内着,结隐癖而难求。既分其部,必原所起,其初由外感风寒内伤气郁血瘀,食积痰滞,凝结于肓膜,久而盘踞坚牢,以至元气日衰,攻补为难。如徒以按摩诸法治之,恐难奏效,所贵理其气,气行则脉络通,尤宜调其中,脾运则积滞化。其药宜辛散温通,乃能入阴出阳,解散凝聚,李士材有阴阳攻积丸在,然搜逐之中,酌补元气,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但坚顽之积聚,多在肠胃以外募原之间,非药力所能猝及。宜薄贴以攻其外,针法以攻其内,艾灸以消散固结,佐其所不逮也。(惕厉子)
Tags:《五脏》 《六腑》 《脏腑》 《瘕聚》 《大肠》 《发热》 《大便秘结》 《泄泻》 《息贲》 《肥气》 《伏梁》 《痞气》 《奔豚》 《血症》 《石瘕》 《外感》 《风寒》 《内伤》 《气郁》 《肓膜》 《按摩》 《积滞》 《胃气》 《募原》 《薄贴》 《针法》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列证] 食积 下一篇[卷四·列证] 肿胀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