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渔斋医话-第页-[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痢疾_中药方集

TOP

 
友渔斋医话
[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痢疾
】 【繁体
痢亦夏秋为多,他时间有也。其因亦由夏月爱啖瓜桃生冷,内受暑邪,外感风凉,伏邪欲泄,为斑为疹为疟者有之,至迫入大肠,则病痢矣。其白者在气分,黄痢伤脾,赤痢在血分,赤白黄紫并见者,为五色痢,当分治之。前人以白属寒,赤属热,非也。分气血则可,分寒热则未当。治白痢疏气消导,或加清利湿热,或用丁香温脾。治黄痢补脾,如炒白术、茯苓之类,加清导利疏之品。治赤痢以黄连、黄芩、白芍为主药,随症加减。下痢兼身热头疼恶风者,加表药。若疟当兼和解,惟初起赤痢作呕不纳者,为噤口痢,最重,因兼胃病也。前人有用对金散,予治此症,每加半夏、炒竹茹、银花露、莲肉之类,亦多效者。后重里急,见风洒淅,加防风、葛根、升麻、柴胡,以升提清阳。赤痢必用之药,除主药之外,如楂肉、浓朴、白头翁、银花、陈皮、木香、苦参,初起随症选用。至于用过清热逐秽,调气不愈者,宜和血之品,如生地炭、归身炭、丹皮之类。下如豆汁者,兼挟湿也,宜用茅术、浓朴、茯苓、泽泻、猪芩之类。下如鱼脑者,属脾肾虚寒参附汤亦可酌用;如屋漏水者,湿毒为多。二种近于败症,久而不愈,延为休息者,补脾为主,兼可补肾,所谓久不愈,责诸肾。然而必佐以枯芩、楂肉、砂仁壳之类,缓缓调补,切不可峻用双补,多致腹胀。盖休息一症,脾肾虽虚,亦有留邪未尽,故宜佐淡清轻消,方为无弊。凡泻变痢,为脾传肾转重;痢变泻,为肾传脾转轻。赤痢初起体实者,用桃仁承气下之,取效最速。切忌用涩药,贻害非细。丹溪云∶“调气则后重自除,和血则便脓自愈。”予亦有所得,乃曰∶调气则后重自除,凉血则便脓自愈;升阳则后重自除,升清则浊降,和血则便脓自愈。一转移间,有先后之分,尤为允治。
Tags:《外感》 《大肠》 《五色》 《寒热》 《白痢》 《利湿》 《恶风》 《噤口痢》 《对金散》 《调气》 《虚寒》 《参附汤》 《湿毒》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温疫 下一篇[第五种\证治指要一卷] 疟疾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