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医案精华-第14页-积聚_中药方集
 
叶天士医案精华 - 第14页
积聚
】 【繁体
骑射驰骤。寒暑劳形。皆令阳气受伤。三年来。右胸胁形高微突。初病胀痛无形。久则形坚似梗。是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盖经络系于脏腑外廓。
犹堪勉强支撑。但气钝血滞。日渐瘀痹。而延瘕。怒劳努力。气血交乱。病必旋发。故寒温消克。理气逐血。总之未能讲究络病工夫。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
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
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录法备参末议。
蜣螂虫虫当归须桃仁川郁金川芎生香附煨木香生牡蛎夏枯草病后食物失和。肠中变化传导失职。气滞酿湿。郁而成热。六腑滞浊为之聚。昔洁古东垣辈。于肠胃病每取丸剂缓攻。当仿之。
川连芦荟鸡肫皮煨木香小青皮莱菔子南山楂紫浓朴蒸饼为小丸嗔怒强食。肝木犯土。腹痛。突如有形。缓则泯然无迹。气下鸣响。皆木火余威。乃瘕疝之属。攻伐消导。必变腹满。以虚中挟滞。最难速功。近日痛泻。恐延秋痢。
丁香浓朴茯苓炒白芍广皮煨益智仁据述泻血五日。血止即患咳呛。左胁下有形如梗。身动行走。必眩晕欲仆。
春夏减食。秋冬稍加。交冬人迎脉络结瘿。诊脉虚。左关尺数。此肝肾精血。因惊恐忧劳所伤。阳失阴恋。络中空隙。阳化内风。鼓动不息。日就消烁。不肯复。为郁劳之症。四旬以外生气已浅。非治病可却。春夏。身中真气。不耐发泄可知。屏绝家务。关怀颐养。望其病缓。
石决明女贞实杞子黑芝麻桑叶阿胶寄生柏子仁茯苓炒当归宿瘕在胁下。亦与肥气相类。自述因嗔怒。盖肝之积也。久郁气血不通。肝藏内寄相火。时当夏令。泛潮苦雨。脾胃受湿。自必困倦。肝木横克脾土。胀势日满。所受湿邪。漫无出路。蒸于肠胃。粘脓积滞。利不肯爽。中焦不和。寤不得逸。症属难治。且议分消。
白术浓朴茯苓猪苓茵通草病始足胫。乃自下焦肝肾起病。其形不肿。则非六气湿邪。当从内损门痿推求。萸地滋滞。久服胃伤。食减呕逆。皆因浊味滞气而然。经年不复。损者愈损。脏真不能充沛。奇经八脉不司其用。经云。冲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夫冲脉即血海。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今精沥内结有形。是精窒气结。亦犹女子之瘕聚也。凡七疝治法。后人每宗张子和。但彼悉用辛热。与今之精窒气结迥殊。久病形消肉脱。议以精血有情。涵养生气。
用鲜河车水煮捣烂入山药建莲丸如桐子大清晨人参汤送下据述左胁痛引胸博虚里穴中。按之有形。纳食不得顺下。频怒劳烦。气逆血郁。五旬以外。精力向衰。延久最虑噎膈。议宣通气血。药取辛润勿投香燥即有瘀浊凝留。亦可下趋。
当归尾京墨汁桃仁泥延胡索五灵脂老薤白
Tags:《经络》 《脏腑》 《理气》 《血痹》 《气滞》 《六腑》 《腹满》 《眩晕》 《人迎》 《精血》 《内风》 《生气》 《肥气》 《相火》 《积滞》 《六气》 《奇经》 《冲脉》 《七疝》 《带下》 《瘕聚》 《血海》 《人参汤》 《胁痛》 《气逆》 《噎膈》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