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医案-第页-[卷五\诸痛案] 少腹痛_中药方集
 
丁甘仁医案
[卷五\诸痛案] 少腹痛
】 【繁体
董左少腹为厥阴之界,新寒外束,厥气失于疏泄,宿滞互阻,阳明通降失司,少腹作痛拒按,胸闷泛恶,临晚形寒身热,小溲短赤不利,舌苔腻黄,脉象弦紧而数。厥阴内寄相火,与少阳表里,是内有热而外反寒之征。寒热夹杂,表里并病,延今两候,病势有进无退。急拟和解少阳,以泄厥阴,流畅气机,而通阳明。
软柴胡(八分)黑山栀(一钱五分)清水豆卷(八分)京赤芍(一钱五分)金铃子(二钱)延胡索(一钱)枳实炭(一钱五分)炒竹茹(一钱五分)陈橘核(四钱)福泽泻(一钱五分)路路通(一钱五分)甘露消毒丹包煎,五钱)复诊前投疏泄厥少通畅阳明,已服两剂。临晚寒热较轻,少腹作痛亦减,惟胸闷不思纳谷,腑气不行,小溲短赤,溺时管痛,苔薄腻黄,脉弦紧较和。肝失疏泄,胃失降和,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之湿热壅塞溺窍也。
前法颇合病机,仍从原意扩充。
柴胡梢(八分)清水豆卷(八分)黑山栀(二钱)陈橘核(四钱)金铃子(二钱)延胡索(一钱)路路通(一钱五分)方通草(八分)福泽泻(一钱五分)枳实炭(一钱)炒竹茹(一钱五分)荸荠梗(一钱五分)滋肾通关丸(包煎,三钱)钮右经行忽阻,少腹痛拒按,痛引腰胯,腰腹屈而难伸,小溲不利,苔薄腻,脉弦涩,良由蓄瘀积于下焦,肝脾气滞,不通则痛。急拟疏气通瘀,可望通则不痛。
全当归(二钱)紫丹参(二钱)茺蔚子(三钱)抚芎(八分)川楝子(二钱)延胡索(一钱)制香附(一钱五分)大砂仁(研,八分)生蒲黄(包,三钱)五灵脂(一钱五分)两头尖(酒浸、包,一钱五分)琥珀屑(冲服,八分)温右病本湿温,适值经行,寒凉郁遏,湿浊阻于中宫,旧瘀积于下焦,以致少腹作痛,小溲淋沥不利,胸痞泛恶,不能纳谷,舌苔灰腻,脉左弦涩,右濡缓,病情夹杂,最难着手。急拟通气去瘀,苦降淡渗。
藿香梗(一钱五分)仙半夏(二钱)姜川连(五分)两头尖(一钱五分)淡吴萸(三钱)赤茯苓(三钱)枳实炭(一钱)延胡索(一钱)生蒲黄(包,三钱)藏红花(八分)五灵脂(一钱五分)福泽泻(一钱五分)荸荠梗(一钱五分)滋肾通关丸(包煎,三钱)吉左风冷由脐而入,引动寒疝,脐腹攻痛,有形积块如拳,形寒怯冷,肠鸣,不能饮食,舌苔白腻,脉象弦紧。阳不营运,浊阴凝聚,急拟温通阳气,而散寒邪。
桂枝心(各三分)炒白芍(一钱五分)金铃子(二钱)延胡索(一钱)熟附块(一钱五分)小茴香(八分)大砂仁(研,一钱)台乌药(一钱五分)云茯苓(三钱)细青皮(一钱)陈橘核(四钱)淡吴萸(四分)枸橘(打,一枚)
Tags:《厥阴》 《厥气》 《阳明》 《胸闷》 《泛恶》 《舌苔》 《脉象》 《相火》 《少阳》 《表里》 《寒热》 《并病》 《和解少阳》 《气机》 《甘露消毒丹》 《包煎》 《气化》 《合病》 《通关丸》 《少腹痛》 《气滞》 《生蒲黄》 《冲服》 《湿温》 《湿浊》 《寒疝》 《肠鸣》 《舌苔白》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五\诸痛案] 虫痛 下一篇[卷五\诸痛案] 脘胁痛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