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选医衡-第24页-[卷上] 痿论_中药方集
 
叶选医衡 - 第24页
[卷上] 痿论
】 【繁体
经曰∶神伤思虑则肉脱,意伤忧愁则肢废,魂伤悲哀则筋挛,魄伤喜乐则皮槁,志伤盛怒则腰脊难俯仰,所以筋挛不便之证,为内因之病,不可倒作风治。然五痿论云∶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肺热叶焦,皮毛枯燥而生痿,名曰皮毛痿。悲哀太甚,则经络绝,名曰脉痿
思虑无穷,热入于肝,致出白淫,名曰筋痿。感于卑湿,土气伤脾,致肌肉不仁名曰肉痿
劳倦热渴,阳气内乏,热舍于肾,腰脊不举,甚则骨髓枯减,名曰骨痿。夫皮毛筋脉三痿,固为内因,而骨肉二痿,又属外感。况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观此则痿亦有外感者矣。丹溪以痹为外感风寒实邪,痿为内因湿热本虚。愚谓痹乃正气本和,因外感之风寒冷湿,为刚烈之邪,当以有余名之。
痿乃正气本虚,致成怫郁懈惰之病,为柔缓之邪,当以不足名之。故或因初感七情,乃饮食浓味,中焦郁积,淫气不清,湿热乘虚而痿者有之。或因初感湿痹,郁久成热,气血渐虚为痿者有之,难以拘论也。至于治法,如湿胜者,则有脾胃虚湿之证,脉微而缓弱,宜渗水燥土。热胜者,则有内伤郁热之证,脉虚而浮大,宜益气清热,此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法也。
如肝肾精血虚而湿多者,谓之正虚,宜温补精髓,内虽有热,乃为虚热,补之自除。若真火热胜者,谓之偏虚,脉必沉数,及兼遗精,白浊、阴火等证,宜滋阴降火。热甚者,宜服泻火表剂以救肺热,此丹溪治痿泻南补北之法也,有用愈风汤健步丸,以治湿热相半之痿,愚谓止可施于挟风之证。若风邪甚者,又为痹矣。
Tags:《肺热》 《皮毛》 《经络》 《脉痿》 《筋痿》 《肉痿》 《劳倦》 《骨痿》 《外感》 《生气》 《风寒》 《实邪》 《正气》 《七情》 《淫气》 《湿痹》 《胃虚》 《内伤》 《阳明》 《血虚》 《虚热》 《遗精》 《阴火》 《滋阴》 《愈风汤》 《健步丸》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上] 风痹痿论 下一篇[卷上] 痹证析微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