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第93页-[第五册] 自汗_中药方集
 
证治准绳·类方 - 第93页
[第五册] 自汗
】 【繁体
桂枝汤治伤寒脉浮,自汗恶寒。(方见伤湿。)术附汤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方见心痛。)防己黄汤(见身重。)当归六黄汤(见盗汗。)
黄建中汤
治血气不足,体常自汗。
黄桂(各一钱半)白芍药(三钱)甘草(一钱)每服五钱,水一盅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入稠饧一大匙,再煎服。旧有微溏或呕者,不用饧。

附汤
(《济生》)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去芦,蜜炙)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温服,未应更加之。

参附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人参(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上分作三服,姜水煎。

黄六一汤
治男妇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痿黄,不能饮食。常服平补气血,安和脏腑
黄(六两,去芦,蜜炙)甘草(一两,炙)每服五钱,水一盏,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一方,加白术、白芍药。

玉屏风散
(《得效》)防风黄(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六分,不拘时温服。

调卫汤
(东垣)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黄麻黄根(各一钱)生甘草当归梢生黄芩半夏(汤洗七次,各五分)猪苓羌活(各七分)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三分)五味子(七粒)苏木红花(各一分)上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羌活胜湿汤
甘草(炙,三钱)黄(七分)生甘草(五分)生黄芩酒黄芩(各三分)人参(三钱,助气益胃,以上药泻胸中热)川芎本防风(各三分)独活(二分)升麻柴胡(各五分,以上风药胜其湿)细辛蔓荆子(各三分)薄荷(一分,以上清利头目)上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半,后入细辛等四味,再煎至一盏,热服。
七气汤(见气。)
理气降痰汤
桔梗枳壳(麸炒)橘红半夏(曲炒)茯苓(去皮)香附(童便浸)贝母(各一钱二分)桂枝甘草(各五分)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凉膈散(见发热。)
建中汤
治表虚自汗。
芍药(五钱)官桂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本方加黄二钱,名黄建中汤,治虚劳自汗;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治妇人血虚自汗;其自汗漏不止者,加桂一钱,熟附子半个,名桂枝附子汤,煎,空心服。

白术散
(《宣明》)治虚风多汗,食则汗出如洗,少气痿劣,久不治,必为消渴证。
牡蛎(,三钱)白术(一两二钱半)防风(二两半)上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不拘时候。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多汗面肿,倍牡蛎。

安胃汤
(东垣)治因饮食汗出,日久心虚,风虚邪入,令人半身不遂,见偏风痿痹之病,先除其汗,悍之气,按而收之。
黄连(去须)五味子乌梅肉生甘草(各五分)熟甘草(三分)升麻梢(二分)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忌湿面、酒、五辛、大料物之类。

正元散
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痢呕吐,自汗,阳气甚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困,一切虚寒
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一两)黄(炙,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八珍散(见虚劳。)
牡蛎散
(《三因》)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亦治盗汗不止。
黄麻黄根牡蛎(,研。各等分)《得效方》有知母。又方,上三味各一两,白术(半两),甘草(二钱半。)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一百粒,煎八分,不拘时服。
茸朱丹(见头痛。)黑锡丹(见诸逆冲上。)灵砂丹(见呕吐。)朱砂丹(削。)
大补黄汤
(《魏氏》)黄(蜜炙)防风山茱萸肉当归白术(炒)肉桂川芎炙甘草五味子人参(各一两)白茯苓(一两半)熟地黄(二两)肉苁蓉(酒浸,三两)每服五钱,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实表散
(《澹寮》)治感冒,腠理不密,自汗。
附子(炮)肉苁蓉(酒炙)细辛五味子(各一两)上咀,以黄建中汤相停和合匀,根据本方姜、枣加炒浮小麦煎,不三四服安。

黄汤
(《济生》)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
黄(去芦,蜜水炙,一两半)白茯苓(去皮)熟地黄(酒蒸)肉桂(不见火)天门冬(去心)麻黄根龙骨(各一两)五味子小麦(炒)防风(去芦)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各半两)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五片煎,不拘时候。
发厥自汗加熟附子,发热自汗加石斛。未效,或多吃面食则安。

抚芎汤
(《澹寮》)治自汗头眩,痰逆恶心
抚芎白术(略炒去油)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七片煎,温服。
止自汗方用川郁金研细末,临卧以唾津调敷乳上。
止汗温粉川芎白芷本(各一两)米粉(三两)上为末,每用绵包裹,扑于身上。
止汗红粉麻黄根牡蛎(。各一两)赤石脂龙骨(各半两)上为末,以绢袋盛贮,如扑粉用之。
止汗粉麻黄根牡蛎粉败扇灰栝蒌(以上各三两)白术(二两)米粉(三升)上为末,和搅令匀,以生绢袋盛,用粉身体,日三两度。忌桃、李、雀肉。仍灸大椎五六百炷,日灸二七五七,任心灸亦得,汗即渐止。
加脑子收阳粉治一切虚汗、盗汗、自汗及漏风等证汗泄不禁,服诸药不能止者。
麻黄根本白芷牡蛎()龙骨(以上各半两)米粉(二两)脑子(半钱)上为细末,研匀,以纱帛包裹,于汗处扑敷之,汗止为度。

黄汤
绵黄陈皮(去白。各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烂研,以水投,取浆一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服。治高年老人大便秘涩甚者,两服愈。
三拗汤(见咳嗽。)
Tags:《桂枝汤》 《自汗》 《恶寒》 《身重》 《当归六黄汤》 《盗汗》 《气虚》 《等分》 《温服》 《参附汤》 《气喘》 《头晕》 《劳倦》 《脏腑》 《玉屏风散》 《卫气》 《表虚》 《外寒》 《五味》 《热服》 《中风》 《羌活胜湿汤》 《七气汤》 《理气》 《食远服》 《凉膈散》 《发热》 《虚劳》 《当归建中汤》 《血虚》 《附子汤》 《少气》 《恶风》 《安胃汤》 《虚邪》 《半身不遂》 《呕吐》 《手足厥冷》 《阴证》 《霍乱》 《转筋》 《虚寒》 《八珍散》 《牡蛎散》 《三因》 《津液》 《锉散》 《头痛》 《黑锡丹》 《灵砂》 《腠理》 《抚芎汤》 《恶心》 《去油》 《扑粉》 《加脑子收阳粉》 《三拗汤》 《咳嗽》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五册] 盗汗 下一篇[第五册] 健忘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