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第68页-[涌吐之剂第三] 栀子豉汤_中药方集
 
医方集解 - 第68页
[涌吐之剂第三] 栀子豉汤
】 【繁体
(仲景)治伤寒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汗吐下后,正气不足,邪气乘虚结于胸中,故烦热懊。烦热者,热而烦扰;懊者,懊恼闷也。昼动为阳,夜卧主阴,阳热未散,阴气未复,故不得眠。身热去而心结痛者栀子(十四枚)淡豉(四合。)服令微吐(仲景曰∶病患粪微溏者,不可与服)。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烦为热胜,栀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为君。淡豉苦能发热,腐能胜焦(肾气为热,心气为焦,豉蒸而成,故为腐),助栀子以吐虚烦,故以为臣。酸苦涌泄为阴也。此吐无形之虚烦,若膈有实邪,当用瓜蒂散(王海藏曰∶烦气也,躁血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故用栀子治肺烦,香豉治肾躁。亦用作吐药,以邪在上焦,吐之则邪散,经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或问烦躁皆心为之,何谓烦出于肺,躁出于肾,曰∶热则烦,热甚则躁,烦为阳,躁为阴,大抵皆心火为病,火旺则金燥而水亏,惟火独在,故肺肾合而为烦躁,按∶大便软者为吐证,大便秘者为下证,若大便微溏者,不可服,以里虚寒在下,虽烦非蕴热也。若宿食而烦躁者,栀子大黄汤主之)。
本方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仲景)∶治前证兼少气者(甘以补之)。本方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仲景)∶治前证兼呕者(辛以散之)。本方除淡豉,加干姜,名栀子干姜汤(仲景)∶治伤寒误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以解热烦,干姜以温误下)。本方除淡豉,加浓朴、枳实,名栀子浓朴汤(仲景)∶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栀子涌虚烦,枳朴泄腹满,亦表里两解之法)。本方加大黄、枳实,名栀子大黄汤(仲景)∶治酒疸发黄,心中懊,或热痛;亦治伤寒食复(轻则消导,重乃吐下)。本方加枳实,名枳实栀子豉汤(仲景)∶治伤寒劳复(伤寒新瘥,血气未平,余热未尽,作劳动病者为劳复,伤食者为食复)。本方加薤白,名豉薤汤(张文仲)∶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证(滞下、痢也。栀豉苦寒,能升能散;薤白辛温,能开胸痹大肠气滞)。本方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汤∶治斑毒热甚头痛
Tags:《正气》 《邪气》 《烦热》 《不得眠》 《太阳》 《阳明》 《发热》 《心气》 《酸苦涌泄为阴》 《实邪》 《瓜蒂散》 《烦躁》 《虚寒》 《宿食》 《大黄汤》 《豉汤》 《少气》 《姜豉汤》 《误下》 《寒下》 《心烦》 《腹满》 《表里》 《酒疸》 《发黄》 《劳复》 《伤食》 《豉薤汤》 《伏气》 《胸痹》 《大肠》 《气滞》 《大青汤》 《头痛》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涌吐之剂第三] 稀涎散 下一篇[涌吐之剂第三] 参芦散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