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第207页-[利湿之剂第十二] 猪苓汤_中药方集

TOP

 
医方集解 - 第207页
[利湿之剂第十二] 猪苓汤
】 【繁体
(仲景)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通(成氏曰∶脉浮发热,上焦热也;渴欲饮水,中焦热也;小便不利热结下焦津液不通也。《准绳》曰∶此浮字误也,是脉字下脱一不字也泽寒不昂明篇,亦用治少阴渴利,取其降火行水,则利自止,烦渴自退,乃泻少阴之腑,以安少阴之经药乎?且改脉浮为不浮,方书中无此文法)∶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下利不渴者,里寒也;渴者,阳邪入里;心烦不眠,知挟热也;咳而渴呕,有停饮也;渴而(下利,知小便必不利,是热邪已入膀胱也,宜利小便,则热降而便实;通治湿热黄胆,口渴溺赤)。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热上壅则下不通,下不通热益上壅;又湿郁则为热,热蒸更为湿,故泽胶曰∶以诸药过燥,故又加阿胶以存津液(按∶徐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类是也。王好古曰∶滑石为至燥之剂。盖皆以行水之药为燥,而不以燥热之药为燥也。故陶隐居欲于十剂之外加寒热二剂,愚所着《本草备要》,则以热药为燥剂,而以行水属通剂矣。五苓泻湿胜,故用桂术;猪苓泻热胜,故用滑石)。
Tags:《赤小豆》 《阳明》 《发热》 《小便不通》 《小便不利》 《热结下焦》 《津液》 《少阴》 《阴病》 《心烦》 《不得眠》 《里寒》 《阳邪》 《太阳》 《十剂》 《寒热》 《本草》 《燥剂》 《通剂》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利湿之剂第十二] 茯苓甘草汤 下一篇[利湿之剂第十二] 五苓散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