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第200页-[卷五上\和解门] 清脾饮_中药方集
 
成方切用 - 第200页
[卷五上\和解门] 清脾饮
】 【繁体
(严用和)治瘅疟,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不食,口苦舌干烦渴,小便赤涩,大便不利。
青皮浓朴(醋炒)柴胡黄芩(炒)半夏(姜制)茯苓白术(土炒)甘草(炙)草果(二个,常山劫痰疟为肝胆之邪,然多因脾胃受伤而起。脾属湿土,重感于暑湿,故见前证也。脾既受病,木茯苓用以渗湿,黄芩用以清热。草果辛热,能散太阴之积寒,除痰而截疟,(能清膏梁之痰。)盖先去其害脾者。而以白术甘草,调而补之也。〔此即小柴胡汤加减,从温脾诸方而一变也。张子和曰∶世医以疟为脾寒,甚者归之崇怪,良可笑也。刘宗浓曰∶盛暑阳极,伏阴在内。人或纳凉澡浴,寒客肌肉之间,或饥饱劳役,内伤而病作。肌肉属脾,发则恶寒战栗,乃谓之脾寒尔。实由风寒湿,邪郁腠理,夏时毛窍疏通而不为病。至秋收敛之际,表邪不能发越,故进退不已,往来寒热,势如凌疟人之状,所以名疟。古方多兼理内伤取脾胃和,精气通,阴阳和解,诸邪悉散,实非脾病也。世用发表解肌,温经散寒等法尝执于燥脾劫剂也。吴鹤皋曰∶清脾非清凉之谓,乃攻去其邪,而脾部为之一清也。
因草果之辛热而讥焉。是未达严氏之精矣。高鼓峰曰∶治疟多方,俱不得要,唯此方为中正。
予每用此加减,无不愈者。盖疟发寒热,原属少阳半表半里,脉之弦数,浓朴以宽胃中之积滞,草果以化痰消壅,苓术以实疟固由外感,然必内伤而后外始感焉,此东垣之微旨也。严氏起者,予每以苍术易白术,加陈皮以合平胃之意。热多寒少者稍加前胡以发其郁热,无不应手而验。能审此而消息之,何误服汤药病久者,不可执此为不易之法,是在学人神而明之人参养胃汤养之。服热药多者,仍以小柴胡汤多加黄连丹皮气以救之。发于夜者,益母草饮以济之。(益母草饮。一名旨。不可脱也。〕
Tags:《瘅疟》 《但热不寒》 《口苦》 《舌干》 《痰疟》 《暑湿》 《太阴》 《柴胡汤》 《内伤》 《恶寒》 《寒湿》 《腠理》 《表邪》 《寒热》 《精气》 《解肌》 《少阳》 《半表半里》 《积滞》 《化痰》 《外感》 《养胃汤》 《小柴胡汤》 《黄连丹》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五上\和解门] 姜茶饮 下一篇[卷五上\和解门] 三解汤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