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第241页-[卷六上\祛风门] 小续命汤_中药方集
 
成方切用 - 第241页
[卷六上\祛风门] 小续命汤
】 【繁体
(千金)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愦乱,半身不遂。〔丹溪曰∶左半身不遂,属血虚瘀血,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姜汁竹沥。右半身不遂,属气虚与痰,以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分气血属左右,亦太拘着,不甚验也。)〕筋急拘挛,口眼斜,语言謇涩,风湿腰痛,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痉者,项背强直,手足反张也。伤风有汗为柔痉,以能散气也,伤寒无汗为刚痉,以寒能涩血也,亦有血虚筋脉无所荣养而成痉者。凡中风口为心绝,手撒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鼻鼾为肺绝。吐沫直视,发直头摇,面如妆,汗缀如珠,皆不治。或只见一二证,尚有得生者。金匮中风篇曰∶寸口脉浮而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释曰∶中络者,邪方入卫,尚在经络外,故但肌肤不仁。中经则入营脉之中,骨肉皆失所养,故身体重着。至中腑中脏,则离而内,邪入深矣。中腑必归于胃者,胃为六腑之总司也。中脏必归于心者,心为神明之主风入胃中,胃热必盛,蒸其津液,结为痰涎。胃之大络入心,痰涎壅盛,堵其出入之窍中腑则不识人也。诸脏受邪,迸入于心,则神明无主。故中脏者,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沫也。廉泉穴在舌下,窍通于肾,津液之所出也。)防风(一钱二分)桂枝麻黄杏仁(去皮尖炒研)芎(酒洗)白芍(酒炒)人参甘草急语迟,脉弦者,加竹沥。日久不大呕逆加半夏。语言渴多惊,加犀角羚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鹤皋曰∶麻黄杏仁,麻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气血黄芩缓,或细不受宜进续命汤以御之。殊为不然,风势才定,更用续命汤,重引风入,是添蛇足药,频频热服,俾内不召风,外无从入之路。且甘寒一可息风,二可补虚,三不用耶。保命集曰∶厥阴泻痢不止,脉沉迟,手足厥逆,脓血稠粘,此为难治续命汤汗之。谓有表邪缩于内,当散表邪,则脏腑自安矣。又曰∶厥阴风泻,续命消风散主之。)易老六经加减法,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倍桂枝芍药杏阳明中不恶风附续命少阳厥亦奚以命汤。
痛处。
不知痛则治外其内伤加干姜
Tags:《中风》 《半身不遂》 《血虚》 《气虚》 《君子汤》 《风湿》 《腰痛》 《六经》 《伤风》 《无汗》 《遗尿》 《直视》 《头摇》 《寸口》 《虚寒》 《络脉》 《正气》 《经络》 《中经》 《中腑》 《中脏》 《六腑》 《神明》 《胃热》 《津液》 《胃之大络》 《舌纵》 《通剂》 《麻黄汤》 《太阳》 《桂枝汤》 《续命汤》 《热服》 《厥阴》 《表邪》 《脏腑》 《消风散》 《太阳中风》 《恶寒》 《阳明》 《恶风》 《少阳》 《内伤》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上\祛风门] 大秦艽汤 下一篇[卷六上\祛风门] 越婢加术汤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