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第259页-[卷第八] 辨可下形证_中药方集

TOP

 
太平圣惠方 - 第259页
[卷第八] 辨可下形证
】 【繁体
大法。秋宜下。凡可汤胜丸。中病便止。不必尽之。
阴病得之口燥咽干。宜急下之。
伤寒病患腹满。不大便者。亦然。
寒下痢。三部脉皆和。按其心下坚。宜急下之。
伤寒下痢。脉迟滑者实也。其痢未得便止。当更宜下之。
伤寒病腹中满痛者为实。当宜下之。
伤寒脉数而滑者。有宿食。当下之则愈。
伤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无外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宜急下之。
阳病七八日。脉微浮者。其人发狂。此下焦有热。小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
阳明病但头汗出。其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汁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急下之。
伤寒有热。而小腹满者。小便反利。为有蓄血。当宜下之。
伤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绕脐痛。烦躁汗出者。此为有结。汗出后则暂解。日晡则复发脉实者。当宜下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满者。宜下之。
阳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热。大便必坚。宜下之。
伤寒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热不解。腹满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
伤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不能卧。此胃内有结燥故也。宜下之。
Tags:《阴病》 《咽干》 《腹满》 《寒下》 《中满》 《宿食》 《外证》 《阳病》 《发狂》 《瘀热》 《阳明》 《头汗》 《无汗》 《小便不利》 《发黄》 《烦躁》 《津液》 《烦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八] 辨不可下形证 下一篇[卷第八] 辨不可吐形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