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第页-[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寒疟_中药方集

TOP

 
圣济总录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寒疟
】 【繁体
论曰寒疟之状,内经所谓先寒后热。病以时作是也。盖伤暑汗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其气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其证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
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饮冷是也。
治寒疟先寒后热,头痛不可忍,热极即汗出烦渴。吴茱萸汤方吴茱萸(汤浸焙炒一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甘草(炙锉)半夏(汤洗七遍焙)干姜(炮)芎细辛(去苗叶)麻黄(去根节)高良姜本(去苗土)桂(去粗皮各一分)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温服
治寒疟。神效槟榔汤方槟榔(锉)桂(去粗皮)常山陈橘皮(汤浸去白炒)甘草(炙锉各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酒半盏,水一盏,煎至一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治寒疟不瘥。橘皮散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牡蛎(熬三分)桂(去粗皮)常山(各半两)上四味。为细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未发前并三服。
治疟先寒战,寒解即壮热鳖甲常山酒方鳖甲(去裙醋炙一分)淡竹叶(一两)常山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酒半盏浸药,盖于地上一宿,次日添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温服,得吐为验。
治疟寒多热少。柴胡桂姜汤方柴胡(去苗四两)桂(去粗皮)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栝蒌根牡蛎(熬)甘草(炙锉)干姜(炮各二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初服微烦,汗出即愈治寒疟。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焙)云母(烧一昼夜)龙骨(各一两)上三味。为细散,每服半钱匕,未发前浆水调下。
治寒疟。豆蔻饮方草豆蔻(去皮)高良姜常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生姜(半分)淡竹叶(一握)黑豆(五十粒)上八味。咀如麻豆,即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温二服。
治寒疟。牡蛎汤方牡蛎(熬)麻黄(去根节各四两)甘草(炙锉二两)蜀漆(洗去腥焙三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七,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治寒疟胸满。人参汤方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一分)干姜(炮一两)阿魏(三分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寒疟。乌梅丸方乌梅肉(炒)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常山豉(炒各三分)升麻肉苁蓉(酒浸切焙)桂(去粗皮)人参甘草(炙锉各半两)上九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未发前温酒下日二,加至三十丸。
治寒疟先寒后热。常山汤方常山甘草(生锉)干姜(炮各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脐)柴胡(去苗各半两)上五味。咀如麻豆,每以五钱匕,酒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为二服,空心未发前,并食后各一服。
治寒疟无问远近。虎骨丸方虎头骨(酥炙)乌梅肉(炒)桂(去粗皮)甘草(炙锉)人参(各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常山升麻肉苁蓉(酒浸切焙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麝香(研一钱)豉(炒一合)上一十二味。除桃仁外,捣罗为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发前米饮下。
治寒疟不瘥。二姜散方干姜(炮)高良姜(各三分)上二味。炒令黑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未发前温酒调下,日三不拘时。
治寒疟。鳖甲酒方鳖甲(去裙醋炙半两)乌贼鱼骨(去甲)附子(炮裂去皮脐切)甘草(炙锉)常山(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末,每服五钱匕,酒一盏半,煎十数沸留一宿。
次日以酒先涂手足井背上,如不发即止,如发即饮此酒一盏。
治寒疟涂之方附子(一枚生去皮脐)上一味。捣罗为末,未发时,用苦酒和,涂病患背上佳。
Tags:《寒疟》 《伤暑》 《腠理》 《毫毛》 《寒栗鼓颔》 《头痛》 《吴茱萸汤》 《温服》 《槟榔汤》 《等分》 《五味》 《寒战》 《壮热》 《鳖甲常山酒》 《柴胡桂姜汤》 《蜀漆散》 《草豆蔻饮》 《牡蛎汤》 《人参汤》 《乌梅丸》 《常山汤》 《二姜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温疟 下一篇[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诸疟统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