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第页-[卷第一百九十二] 刺节统论_中药方集
 
圣济总录
[卷第一百九十二] 刺节统论
】 【繁体
论曰刺有九变十二节,九变者,一曰输刺,谓刺诸经荥输脏俞也。二曰远道刺,谓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经刺,谓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谓刺小络之血脉也。
五曰分刺,谓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谓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谓刺浮痹皮肤也。
八曰巨刺,谓左取右右取左也。九曰淬刺,谓燔针取痹也,十二节者。一曰偶刺,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之也。二曰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四曰齐刺,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刺,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针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输刺,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以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取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针刺,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脉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尔,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至肌肉,未入分肉间,已入分肉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复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也,三刺之外,又有五刺之法,以应五脏。一曰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纹刺,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饥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既别刺法,当顺四时,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春气在经脉,宜取络脉分肉,所谓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是也,夏气在孙络,宜取盛经分腠,所谓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是也,秋气在皮肤,宜取经俞,所谓秋刺皮肤,循理神变而止是也,冬气在骨髓,宜取井荥,所谓冬刺俞窍于分理是也,至于长夏气在肌肉,刺亦有分,是乃浅深之分也,又有春刺井,夏刺荥,长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是亦四时之分在穴也,阴井木,阳井金,播五行于四时,以此为宜,苟非其部分而刺之,皆病之招也,审此数者,然后用刺,庶乎适当,无或失矣。
Tags:《十二节》 《输刺》 《远道刺》 《大经》 《络刺》 《血脉》 《分刺》 《分肉》 《大泻》 《铍针》 《毛刺》 《巨刺》 《心痹》 《出针》 《筋痹》 《齐刺》 《三刺》 《痹气》 《扬刺》 《直针刺》 《短刺》 《骨痹》 《浮刺》 《阴刺》 《寒厥》 《少阴》 《傍针刺》 《邪气》 《谷气》 《阳邪》 《阴邪》 《五刺》 《五脏》 《半刺》 《经络》 《关刺》 《渊刺》 《合谷刺》 《经脉》 《络脉》 《分理》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一百九十二] 灸刺统论 下一篇[卷第一百九十二] 九针统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