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中药方集
首页 上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下页 尾页 共93页/ 转到第

S介绍

生姜乌梅饮 更多...
  生姜乌梅饮--《经验方》【处方】乌梅肉、生姜各1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功能主治】和胃止呕,生津止渴。适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呕吐。【用法用量】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摘录】《经验方》

生姜五味子汤 更多...
  生姜五味子汤--《外台秘要》卷九引《小品方》【处方】五味子9克,生姜15克,紫菀3克,半夏6克(洗),吴茱萸3克,款冬花1.5克,细辛3克,附子9克(炮),茯苓12克,甘草6克(炙),桂心3克。【制法】上十一味,切。【功能主治】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治咳嗽。【用法用量】以水一升,煮职500毫升。分三次温服。老人可服50毫升。【注..

生姜半夏汤 更多...
  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卷中【处方】半夏9克,生姜汁15毫升。【功能主治】和胃化饮,降逆止呕。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风痰上攻,头旋眼花,痰壅作嗽,面目浮肿。【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半夏取400毫升,纳生姜汁,煮取300毫升,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呕止,停后服。【摘录】..

生姜大蒜炖红糖 更多...
  生姜大蒜炖红糖--《贵州中医验方》【处方】大蒜、红糖各10克,生姜2片。【制法】将上各味加清水半碗,隔水炖熟,去渣即成。【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止呕。适用于百日咳。【用法用量】1日内分2~3次服完。【摘录】《贵州中医验方》

生姜生大黄 更多...
  生姜生大黄--《外治方》【处方】生姜60克,生大黄30克,冰片1.5克。【制法】将生姜去皮、洗净、捣烂、挤汁,大黄、冰片研成细粉,再将各药加适量开水共调成糊状。【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2~5日。【用法用量】使用前,先用葱白头5根,捣烂炒热,用布包好,在痛处揉擦至局部皮肤发红,然..

生姜蜜 更多...
  生姜蜜--《新医学》【处方】生姜60~100克,蜂蜜适量。【制法】取新鲜生姜,洗净后捣烂取汁,去渣,然后加入蜂蜜于生姜汁中,共成60克姜蜜糖。【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法用量】1~4岁服30~40克,5~9岁服50克,10~13岁服50~60克。【注意】对其他类型肠梗阻不宜选用。【摘录】《新医学》

生干地黄散 更多...
  生干地黄散--《圣惠》卷七十九【处方】生干地黄1两,赤茯苓1两,麦门冬3分(去心),葛根半两(锉),石膏1两(细研),甘草1分(炙微赤,锉)。【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烦渴壮热,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散”。【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生干地黄汤 更多...
  生干地黄汤--《活幼口议》卷二十【处方】生干地黄、熟干地黄各30克(并洗),麦门冬子(去心)15克,川当归7.5克,枳壳(米泔浸一宿,麸炒)7.5克,杏仁(汤泡,去皮、尖,麸炒令赤)、防风、甘草(炙)、赤芍药各7.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疳蚀眼,闭合不开,羞明怕日,及至开眼,有如内障,蒙蒙失所。【用法用..

生慧汤 更多...
  生慧汤--《辨证录》卷四【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12克,远志6克,生枣仁15克,柏子仁(去油)15克,茯神9克,人参9克,菖蒲1.5克,白芥子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心肾兼补。治健忘。【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一月,自然不忘矣。【摘录】《辨证录》卷四

生料五积散 更多...
  生料五积散--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白芷(七分)、陈皮(一钱)、厚朴(姜制.二分)、桔梗(九分)、枳壳(去穰.制炒.八分)、川芎(八分)、甘草(炙.六分)、茯苓(八分)、苍术(米泔浸.二钱)、当归(八分)、麻黄(一钱)、肉桂(六分)、芍药(八分)、干姜(炮.八分)、半夏(汤洗七次.七分)。【功能主治】治感冒..

生料鸡苏散 更多...
  生料鸡苏散--《医学纲目》卷十七【处方】鸡苏叶、黄耆(去芦)、生地、阿胶、白茅根各30克,麦门冬(去心)、桔梗、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生栀子韭菜 更多...
  生栀子韭菜--《外治方》【处方】生栀子、生韭菜各等量。【功能主治】据报道,20年来,用本方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小腿挫伤、踝关节扭伤肿痛共382例,疗效均佳。【用法用量】混合捣烂后,用鸡蛋清调匀,呈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厚度为2~4毫米(如有骨折,固定后再敷),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3~5次即愈。【摘录】《..

生气汤 更多...
  生气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盐(炒)二两半,丁香皮一两,胡椒二钱半,丁香、檀香,各一两半。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炮制】上七味同捣碎,用慢火令香熟,乘热入瓷器内蜜盖覆,候冷,碾,罗作细散,密盛贮,勿令泄气味。【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噫醋吞酸,痰逆呕吐,..

生津养血汤 更多...
  生津养血汤--《古今医鉴》卷十【处方】当归3克,川芎2.4克,白芍(煨)3克,生地黄(酒洗)3克,知母1.5克,黄柏(蜜水炙)1.5克,麦门冬3克,石莲肉1.5克,天花粉2.1克,黄连2.4克,乌梅1.5克,薄荷1.5克,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生津养血,清热止渴。治上消火盛,烦渴引饮。【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摘录】《..

水银扁丸子 更多...
  水银扁丸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处方】黄明胶(炒令黄燥)4克,腻粉、干蝎(全者)、百草霜(研)、牛黄(研)、铅霜(研)、青黛(研)各7.5克,巴豆(去皮、膜、脂,煮黄)、黑铅(同水银结砂子)、水银各30克,香墨(烧、淬)9克。【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匀,以陈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捏扁。【功能主治】清热定惊,..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