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科介绍 | |
|
|
|
| 卒病 更多... |
|
【卒病】①指突然发生的急重疾病。《灵枢·岁露论》:“然有卒病者,其何故也。” ②指新病。与旧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
| 灼热 更多... |
|
【灼热】形容发热较高的情况,用手抚患者的皮肤,即有灼手的感觉。 |
| 壮热 更多... |
|
【壮热】指实证出现的高热,一般属温病在气分的热型。 |
| 转筋 更多... |
|
【转筋】俗名“抽筋”。多指腓肠肌挛急。是津液脱失的一种症状。 |
| 疰夏 更多... |
|
【疰夏(夏疰)】或叫“注夏”。本病因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在夏令发病,故名。好发于幼弱儿童。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体质娇嫩,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感受温热之气而致。由于体质差异,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有肢体无力、胸闷不适、懒于说话、纳呆便溏。如迁延日久,患儿身体异常羸瘦,下肢也.. |
| 注下 更多... |
|
【注下】是形容泄泻患者大便如水样向下倾注的情况。 |
| 中暑 更多... |
|
【中暑】指在夏季炎热气温中因为中于暑邪而发生的病症。症状是突然晕倒、身热、恶心、呕吐、烦躁、大汗(或无汗)、气粗、面色苍白、脉细数,或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又称“中暍”(即伤于暑热之意)。 |
| 支膈 更多... |
|
【支膈】自觉胸膈下有一股气阻塞似的不适感。 |
| 证 更多... |
|
【证】证用作病名,乃表示本病突出的主症。一证之中可包括多种症候。如痹证若见肢体酸痛,游走不定,属风痹的症候;若见疼痛较剧,遇冷痛增,得热痛减,则属实痹的症喉;若疼有定处,酸重麻木,则属湿的症候。 |
| 症候 更多... |
|
【症候】症候是由若干症状综合构成的,可以说是症状的复合,相当于西医Syndrome。例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是一种外感表症的症候。壮热、烦渴、舌红苔黄、便秘等,是一种里实热的症候。又如中风时出现牙关紧闭、面赤、气粗、痰涎壅盛、两手握固,脉弦滑或沉缓等,称为“闭症”。气息微弱,四肢厥冷,汗出如珠,口开目合,手撒.. |
| 振寒 更多... |
|
【振寒】形容发冷时全身振动,即冷得发抖的意思。 |
| 瘴疟 更多... |
|
【瘴疟】因感受山岚瘴气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每日发作或间日发作,烦闷身重、昏沉不语。或狂言谵语。类于恶性疟疾。 |
| 谵妄 更多... |
|
【谵妄】由于里热过盛或痰火内扰等原因,以致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绪失常,或有兴奋激动等症状。 |
| 痄腮 更多... |
|
【痄腮】又名“腮肿”或叫“含腮疮“,也有称为“虾蟆瘟”。感受温毒病邪后,肠胃积热与肝胆郁火壅阻于少阳经络所致,冬、春季常见流行,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先后在两侧腮腺部位肿胀,边缘不清,按之柔韧感,并有疼痛和压痛。本病即流行性腮腺炎。 |
| 憎寒 更多... |
|
【憎寒】是一种外有寒战,内有烦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热邪内伏,阳气被阻,不能透达所致。 |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