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_中药方集
首页 上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页 尾页 共36页/ 转到第

内科介绍

血结胸 更多...
  【血结胸】结胸证类型之一,是由邪热与血结聚胸脘所致。主要症状有胸脘间满而微硬,不可按,其人善忘,小便反利而口不渴。

蓄血证 更多...
  【蓄血证】伤寒太阳腑证的另一种证侯。主要表现为身热,神志如狂,少腹胀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是由表热随经入里,与血相搏,瘀热阻滞少腹,上扰心神所致。严重者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发狂,或身发黄,色瘀暗,脉沉结。

虚坐努责 更多...
  【虚坐努责】形容某些肠道和肛门的疾病,便意频繁,但却排不出大便的现象。多因邪滞气虚所致。

虚泻 更多...
  【虚泻】由于脾肾阳虚,泻下日久所致。临床表现有食下易泻,大便次数多而稀烂,或完谷不化,神倦无力,面色晄白,唇舌淡白,脉细弱;或天末亮时即泻下一、二次,并有腰酸肢冷等症。

虚疟 更多...
  【虚疟】由于平素元气虚弱,再感疟邪而发病。发作时寒热交作,自汗倦卧,饮食减少,四肢乏力,脉弦细。本病也可因久疟未愈,脾胃虚寒而引起。发病时有寒热交作、饮食减少、倦怠肢冷、腹满便溏、脉濡弱等。

休息痢 更多...
  【休息痢】下痢履发履止,日久不愈,故名。其原因有因痢疾初起,止涩太早,治疗不当,以致肠中积热未尽;或因饮食失节;或因过服寒凉,脾肾阳虚所致。

胸胁苦满 更多...
  【胸胁苦满】即胸胁部满闷不舒。这是足少阳胆经气机失调所出现的症状之一。足少阳经络分布两胁,因为气机郁结,同时胆火又内郁于胸膈,故出现这种症状。

胸下结硬 更多...
  【胸下结硬】“胸下“指膈间,是胸膈间有胀满痞硬而有疼痛的症状。可因痰湿和邪热相结;或因脾胃虚寒误用泻下,脾胃受伤而致。

胸闷 更多...
  【胸闷】是指湿热或痰湿之邪阻滞中焦,邪气扰及胸中,出现烦闷不舒的一种症状。

新感温病 更多...
  【新感温病】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初起为表寒症的,发热较轻、恶寒、头痛、体痛较重,舌质淡、舌苔薄白,口中和,不渴,脉浮紧或浮缓,以后就化热入里。初起为表热症的,发热较重,恶寒、头痛、体痛较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微黄,口渴,脉象浮数,以后热入于里而更甚。风温、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等都属新感温病。

心下支结 更多...
  【心下支结】胃脘间自觉好象有东西梗阻似的,烦闷不舒,不硬不满的一种症状。这是少阳病胸胁苦满的轻症。

心下满 更多...
  【心下满】指胃脘间痞闷胀满;若兼有气上逆的感觉,称为“心下逆满”。这是由于中阳受伤,运化失常,以致水饮停于中焦所出现的自觉症状。

心下急 更多...
  【心下急】指胃脘部急迫微痛、胀满不舒的感觉。这是因邪热结于胃,引起剧烈呕吐后所出现的自觉症状。常伴有心烦、大便闭等症。可见于急性胃炎、胃肠型感冒等。

心愦愦 更多...
  【心愦愦】愦,烦乱之意。形容心中烦乱不能自主的症状。若心中烦乱而有痞闷之感的,称为“心悗”(悗,烦闷之意)。

心烦 更多...
  【心烦】即心中烦闷。多由于内热所引起。参见“内烦”条。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