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科介绍 | |
|
|
|
| 痘疳 更多... |
|
【痘疳】古病名。以皮疹形态而命名。即现在所称的天花病。 |
| 但欲寐 更多... |
|
【但欲寐】少阴经主症之一。是一种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见于少阴病心肾两衰,气血虚弱。 |
| 瘅疟 更多... |
|
【瘅疟】瘅,热气盛的意思。疟疾由于感邪后里热炽盛而发。其临床表现有发作时只发热不寒战、烦躁气粗、胸闷欲呕等症。 |
| 戴眼 更多... |
|
【戴眼】指目睛上视而不能转动,为太阳经的经气衰竭,是病在危重阶段所出现的一种脑神经症状。 |
| 大头瘟 更多... |
|
【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耳聋、口噤、神昏谵妄等危候。另有一种是以头项肿大为主证,连及头面,略如虾蟆的,称为“虾蟆瘟”。 |
| 大结胸 更多... |
|
【大结胸】即《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证。是太阳表证未罢而误用下法,出现自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的证候。 |
| 大瘕泄 更多... |
|
【大瘕泄】《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陈瑞孙《难经辨疑》指出:「大瘕泄,即肠澼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痢疾。(圊,即厕所) |
| 撮空 更多... |
|
【撮空】指患者意识不清,两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样的症状。如两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断地捻动,称为“撮空理线”。这是病重元气将脱的表现。 |
| 春温 更多... |
|
【春温】是发生于春季的温病。它的临床特点是: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高热、口渴、心烦、小便赤等。或出现外寒里热、怕冷、身热、无汗、口渴、头痛、身痛、烦燥不安、咽干、舌质红、脉细数。里热炽盛时,可出现发斑和神昏,四肢抽搐等症状。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
| 潮热 更多... |
|
【潮热】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天到了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潮热的病因大概有三:因体内阴液不足的,每于入夜即发热盗汗,叫“阴虚潮热”;因阳气受湿邪所遏制的,可见午后发热,叫“湿温潮热”;因热邪下结于肠,亦可于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此外,温病传至营分或血分阶段,身热往往在午后.. |
| 不能眴 更多... |
|
【不能眴】眴,是指眼球转动。不能眴,指眼睛凝视不能转动之意。平素血虚之人,发汗过多,精血受伤,筋脉失养,可以出现这种症状。 |
| 病温 更多... |
|
【病温】指所患的病证是属温邪性质。 |
| 病候 更多... |
|
【病候】疾病外候的总称。即指疾病反映出来的现象,与西医的Sign相类似。包括症状和体征。 |
| 暴注 更多... |
|
【暴注】突然剧烈腹泻,如水倾注,故名。泄泻时量多,急暴而下,迫不及待,故又称为“暴迫下注”。多由于热迫大肠所致。 |
| 暴热 更多... |
|
【暴热】指突然发生的高热,都属于实热证,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患。 |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36847号;粤公网安备440981026606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