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页-[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耳疮(四十四)_中药方集

TOP

 
景岳全书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耳疮(四十四)
】 【繁体
立斋曰∶耳疮,属少阳三焦经,或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虚火等因。若发热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清肝散。若内热痒痛,属二经血虚,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干,属肾经虚火,用加减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愚按,薛氏所治耳证,凡气虚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黄芩。血虚者,用八珍汤加柴胡、丹皮。肝火血虚者,用栀子清肝散。怒动肝火者,用加味逍遥散。肝脾受伤者,朝用加味归脾汤,暮用加味逍遥散。此其治之大约也。予尝治一儒者,年近三旬,素有耳病,每年常发,发必肿溃。至乙亥二月,其发则甚,自耳根下连颈项,上连头角,耳前耳后莫不肿痛。诸医之治,无非散风降火。至一月后,稠胀鲜血自耳迭出,每二三日必出一酒钟许。然脓出而肿全不消,痛全不减,枕不可近,食不可加,气体俱困,自分其危,延余治之。察其形气,已大不足。察其病体,则肿痛如旧,仍若有余。察其脉息则或见弦急,或见缓弱。此非实热可知,然脉不甚紧而或时缓弱,亦得溃疡之体,尚属可治。遂先以六味汤二三剂,而元气稍振;继以一阴煎加牛蒡、茯苓、泽泻,仍倍加白蒺藜为君,服五十余剂,外用降痈散,昼夜敷治,两月而后愈。盖此证虽似溃疡有余,而实以肝肾不足,上实下虚一奇证也,故存识之。(薛按)
Tags:《少阳》 《三焦》 《血虚》 《风热》 《燥火》 《虚火》 《发热》 《柴胡清肝散》 《当归川芎散》 《寒热》 《柴胡汤》 《加减地黄丸》 《八味丸》 《气虚》 《补中益气汤》 《八珍汤》 《肝火》 《逍遥散》 《归脾汤》 《实热》 《一阴煎》 《降痈散》 《上实下虚》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 下一篇[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