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三焦介绍

【三焦】

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三焦的“焦”字,有“热”的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佈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张介宾《类经附翼》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始创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张氏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虞搏《医学正传》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名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王清任《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谓:「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录出以备参考。

三焦

五味消毒饮加减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五味消毒饮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参考方案)
[卷下] 第七十八问妊娠十月将养之法
[卷下] 第七十六问大便或利或秘
[卷上] 第四十二问阴崩阳崩何以别之
[卷上] 第三十八问妇人渴病与三消之病同异
[卷上] 第三十一问四肢如故但腹胀
[卷上] 第二十问妇人之病多因气生
[卷上] 第十九问朝食暮吐
[卷之二十二] 产后咳噫方论第六
[卷之十二\妊娠门] 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第一
[卷之十\胎教门] 妊娠总论第一
[卷之七] 妇人八瘕方论第九
[卷之七\妇人霍乱方论第二] 香薷散
[卷之五\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二十四种蒸病论
[卷上·决证诗赋] 重舌鹅口
[卷之九] 渴症第八十九问
[卷之九] 阴肿疝气第八十六问
[卷之九] 虚实肿胀第八十四问
[卷之八] 五淋第七十六问
[卷之六] 喘急第五十六问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