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第页-[卷二\秋燥] 大肠燥_中药方集

TOP

 
校注医醇剩义
[卷二\秋燥] 大肠燥
】 【繁体
大肠受燥热,则脏阴枯槁,肠胃不通,大便秘结,清燥润肠汤主之。

清燥润肠汤
(自制)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当归(二钱)麻仁(三钱)蒌仁(四钱)郁李仁(二钱)石斛(三钱)枳壳(一钱蜜水炒)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金橘饼(一枚)此方以二地、三仁为主药,生津润燥,开结之力颇速。再加当归养血,石斛养胃,青皮、枳壳皆蜜水炒,协金橘饼流通肺胃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补其脏必兼疏其腑,泻其腑必兼顾其脏,此脏腑相连,不可分割之定理也。祖怡注。
或问脾胃大小肠,何以不立燥凉方?答曰,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湿土之脏,秋感燥凉,不畏其燥。且《金匮》云,大肠有寒者多溏,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其毋庸立燥凉方宜矣。本门方用红枣十枚者,有肝燥热、燥凉,脾燥热、肾燥凉,共四方。祖怡又注。
Tags:《大肠》 《大便秘结》 《润肠汤》 《生津》 《润燥》 《表里》 《脏腑》 《小肠》 《便血》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秋燥] 大肠燥 下一篇[卷二\秋燥] 小肠燥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