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枢汤_治疗慢性肝炎的参考方案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TOP

 
慢性肝炎
燮枢汤
  【主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所致较长时间具有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适用于慢性胆系感染而见上述病症者。
】 【繁体

燮枢汤

组成:北柴胡 泽泻各9-10克 炒黄芩 炒川楝 白蒺藜各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刘寄奴(或茜草)各9-10克、皂角刺3-6克、片姜黄9克、焦四仙、炒莱菔子各10克

【功能】调肝和胃,活血消痞

【主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所致较长时间具有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适用于慢性胆系感染而见上述病症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一升一降,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共为君药。半夏辛温善降中焦逆气而燥湿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和血;川楝子苦寒入肝,清肝热、行肝气而止胁腹痛;红花辛温活血通经,并能和血调血,四药共为臣药。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祛瘀,破坚除积;刘寄奴苦温而辛,破瘀消积行血散肿;炒莱菔子辛甘性平,理气消胀,配焦四仙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为佐药。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清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能泄肝肾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为使药。

【加减】中湿不化,脘闷食少,舌苔白厚者:加苍术6-9克、草蔻6-10克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克、枳壳10克、制乳没各5克;血瘀明显者:加茜草12-20克、海螵蛸6-9克、桂枝6-10克;胃纳不佳、饮食少进者:加谷芽、陈皮各10-12克;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者:加珍珠母30克、远志、天竺黄各9克、栀子3克;

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克、银柴胡10克、青蒿15克;口苦、尿黄者:加炙鳖甲15-30克、射干10克、三棱、莪术各3-6克、元参12克-30克;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克、苓、冬瓜皮各30-40克、水红花子10-12克、车前子10-20克;情志不舒者加香附10克、合欢花6克;呕逆便秘、舌苔不化者加代赭石30 克、旋复花0克、生大黄3-5克、炒五灵脂9克;谷丙转氨酶高者加五芦散(五味子95克、芦荟25克,共为细面,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随汤药服用);腹部喜暖,遇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克、去川棟子;药后胁痛反剧者去皂刺、减片姜黄。

〔按语)本方功擅理气、活血、消,对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确有良效,但须掌握其适应证,不可妄投。盖因本方总属消导之剂,每易伤气耗血,损伤肝脏,故虚证虚实夹杂证均非所宜。《金匮要略》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于方中伍入生芪、白术、山药之属,收效更佳。


Tags:《痞块》 《发黄》 《舌质》 《燥湿》 《健脾》 《疏肝》 《下气》 《肝热》 《肝气》 《气滞》 《化痰》 《理气》 《清气》 《舌苔》 《胁痛》 《心悸》 《健忘》 《多梦》 《低热》 《口苦》 《五味》 《虚证》 《虚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升麻甘草汤 下一篇温肝汤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