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
〔诊断]
(一)主要类型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约1周后尿色深黄,继而巩膜皮肤出现黄疸。此时胃肠道症状加重,肝脾均可肿大,肝触叩痛明显。约经2~3周,黄疸逐渐消退,精神。食欲好转,肝脾肿大逐渐消退,病程约 1~2 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起病稍缓:一般症状较轻,大多不发热,整个病程始终无黄疸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与黄疸型相似。
2.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江征不命临程超计半年,有之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除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常见症状外,还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关节炎和慢性肾炎等。
3.重症肝炎
(1)急性重症肝炎(暴发型):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情在10天内迅速恶化,可见黄疸迅速加深、肝萎缩,伴明显肝臭和出血倾可,并出现烦躁,谵妄宁白力和计算力障碍,嗜睡以至昏迷。每因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而死
(2)亚急性重症肝炎: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但病程超过 10天,主要症状有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腹水、肝缩小、烦躁或嗜睡、高度乏力,以及明显的食欲减退和顽固的恶心呕吐等。本型亦可因发生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而死亡,或发展成坏死后肝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