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_中药方剂_中药方集

病毒性肝炎介绍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
  〔诊断]
  (一)主要类型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约1周后尿色深黄,继而巩膜皮肤出现黄疸。此时胃肠道症状加重,肝脾均可肿大,肝触叩痛明显。约经2~3周,黄疸逐渐消退,精神。食欲好转,肝脾肿大逐渐消退,病程约 1~2 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起病稍缓:一般症状较轻,大多不发热,整个病程始终无黄疸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与黄疸型相似。
  2.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江征不命临程超计半年,有之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除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常见症状外,还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关节炎和慢性肾炎等。
  3.重症肝炎
  (1)急性重症肝炎(暴发型):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情在10天内迅速恶化,可见黄疸迅速加深、肝萎缩,伴明显肝臭和出血倾可,并出现烦躁,谵妄宁白力和计算力障碍,嗜睡以至昏迷。每因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而死
  (2)亚急性重症肝炎: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但病程超过 10天,主要症状有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腹水、肝缩小、烦躁或嗜睡、高度乏力,以及明显的食欲减退和顽固的恶心呕吐等。本型亦可因发生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而死亡,或发展成坏死后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犀角银花露
治急黄古方
犀角散
主治:发病迅速,黄疸,高热,烦渴,胸腹胀满,神昏谵语,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斑疹舌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舒肝消积丸
【主治】通治各种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 一贯煎加味
肝肾阴虚:右胁隐痛,两目干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昏目眩,失眠多梦,或伴午后低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养血活..
慢性肝炎 - 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减
气滞血瘀:两胁刺痛或痛有定处,胁下痞块,面色晦暗,赤缕红掌,皮肤甲错。舌质紫暗或夹有瘀斑,脉弦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慢性肝炎 - 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肝郁脾虚:两胁胀痛,脘腹痞胀午后为甚,肢困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或溏。舌淡苔薄白,脉弦沉细。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四逆散加味
肝胃不和:胃脘胀满不适两胁窜痛,嗳气吞酸,恶心厌油腻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佐以解毒。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右胁为甚,脘腹胀满,口千口苦,厌油腻,食欲不振,头昏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解毒。
急性黄疸型肝炎 - 茵陈胃苓汤加减
寒湿困脾(阴黄):身目发黄:晦暗不泽,脘闷腹胀,食欲减退,身体困倦,大便稀溏,甚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细弱。治宜温阳散..
急性黄疸型肝炎 - 茵陈五苓散加味
湿重于热(阳黄):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粘或苦,恶心纳呆,胸脘痞满,疲乏无力,纳减便溏。舌质红,苔微黄厚腻,脉濡数。治宜利湿清..
急性黄疸型肝炎 - 茵陈蒿汤加味
热重于湿(阳黄):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而苦、恶心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