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折衷-第26页-[上卷] 痫症_中药方集

TOP

 
幼科折衷 - 第26页
[上卷] 痫症
】 【繁体
总括六种惊痫阴与阳,胎狂六畜食留藏;痰迷胞络心神乱,至宝安神壮志汤。
脉法脉弦为风痫,脉浮为阳痫,脉沉为阴痫
癫狂脉虚者可治,脉实者死。又小儿脉紧者是风痫,如雀啄者。风痫,又云惊风三次便为痫。虎口脉纹如弓反外者主痰热,夹惊,夹食,睡卧不稳,风痫之症。
《内经》曰∶巨阳之厥则首肿头重,足不能行,发为仆,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醒,此则痫之类也。小儿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络,故成痫也。其候神气拂郁,瞪眼直视,面目牵引,口噤涎流,肚腹紧张,手足搐掣,似生似死,或声或默,或项背反张,或腰脊强直,但四肢柔软,发而时醒者为痫。若一身强硬,终日不醒,则为痉矣。所谓六畜痫者,咽喉风痰所梗,声自如此,其理甚明,谓之六畜,特强名耳。
又称五痫,病关五脏,当察五脏之色,观五脏之症,合之心中便了了矣,总之为惊、风、食三种治之。
惊痫者,震骇恐惧,打坠积惊,其初惊叫犬啼,恍惚失魂是也。
风痫者,汗出解脱,风邪乘虚,其初屈指如计数,有热生风是也。
食痫者,食时得惊,停宿结滞,其初吐乳不哺,大便酸臭,或结成乳癖,先寒后热者是也。
又有阴阳之别。阳病脉浮,面色光泽,病在六腑,身体有热,抽掣啼叫是也,易治;阴病脉沉,面色黯晦,病在五脏,身体无热,手足清冷,不抽掣啼叫是也,难治。或以仰卧属阳,覆卧属阴亦可参验。盖阳症不可用温,阴症不可用寒也。
有狂痫者,亦属阳症。《难经》曰∶重阳则狂。至长,成小儿才发时,妄言不食而歌,甚则逾墙上屋,弃衣而走,或一日或二日方醒,始因冒热感风,风热内蓄,久则风痰壅结,上迷心也。盖心乃神之舍,偶为邪热攻逼,则神失守而昏乱,名曰狂痫。当疏风化热清心平肝,镇心下痰可也。
痫症皆因神气未固,惊则神不守舍。或饮食失节,脾胃受伤,积为痰饮,以致痰迷心窍而作。治法当寻火寻痰而治,宜服镇惊清心之剂。如痰涎胶固者,此药未能驱逐。在上者用吐法,吐后方用前药,痰实在里者亦须下之。
补遗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曰癫痫。徐嗣伯曰∶大人曰颠,小人曰痫,其是一疾也。但痫症中作声及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为异耳。
《内经》曰∶人生而有癫疾者,名曰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积气并居,故令子惊为颠疾。
又《内经》曰∶春脉者肝也,春脉太过,为病在外,善怒,忽眩冒而癫痰,脉来弦实而强为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而癫痰。
〔附方〕
胎痫正发之剂
天将子天麻蝎梢防风辰砂麝香末之,乳汁调服

安心神之剂
菖蒲石膏犀角人参远志茯苓白苏子甘草
疏热解表清利之剂
独活羌活天麻人参荆芥防风川芎甘草
化风
(治口噤身反目直吐涎)人参南星天麻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荆芥甘草
铁粉丸
(治痫发无时,吐沫心闷)龙齿轻粉天麻南星没药牛黄麝香
胆南星
用南星一味,湿纸裹煨,研末,将雄猪胆汁调化,连服之。

牛黄膏
南星全蝎蝉蜕僵蚕天麻白附子防风麝香
镇心丹
辰砂五钱为细末,用猪心血和匀,以蒸饼裹剂蒸熟,取出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临卧时服。
Tags:《惊痫》 《风痫》 《阳痫》 《阴痫》 《癫狂》 《惊风》 《头重》 《气逆》 《暴仆》 《经络》 《直视》 《口噤》 《喉风》 《五脏》 《食痫》 《乳癖》 《阳病》 《六腑》 《阴病》 《风热》 《邪热》 《疏风》 《化热》 《清心》 《痫症》 《神不守舍》 《痰饮》 《善怒》 《胎痫》 《调服》 《解表》 《化风》 《胆南星》 《心血》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上卷] 积聚 下一篇[上卷] 症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