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第页-[卷二] 身重_中药方集

TOP

 
伤寒大白
[卷二] 身重
】 【繁体
伤寒门,有身痛,有身重中寒门,有身痛,无身重。可知身重皆是阳邪为患,非虚寒之谓。按身重有风湿、有风温、有风寒、有火逆、有中。如风湿相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羌活胜湿汤重加防风。如风温身热,发汗犹灼热,身重多眠,防葛石膏汤。如风寒身重者,即作伤寒施治。若无汗脉浮,恶寒发热,手足或冷,即是表邪,急宜汗之,羌活汤、败毒散、羌活胜湿汤。若表邪已解,里有结热,恶热不恶寒,脉沉而数,口渴便赤,宜清里石膏汤。邪在半表半里,宜和解,小柴胡汤。如火邪身重者,表汗未出,误用火;熏腰下重痹者,宜解火邪。如中发热,身重身痛,手足常冷,时时汗出,口渴齿燥,宜人参白虎汤
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此条详注恶寒。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宜发汗解肌者,失解表,误以火灸,两阳相熏灼,邪无从泄,腰以下必火闭无汗,故必重痹,名曰火逆。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甚重,不能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下后变症,仲景立小柴胡汤,加桂枝治身重;加大黄治谵语;又加龙骨牡蛎,敛神收摄,制使大黄清里热而不下脱,制柴胡、桂枝散表邪而不外越,以下后危症,外越不脱,又所当慎。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言但重、乍有轻时,的是太阳表邪攻注症。乍重者,寒伤营也;乍轻者,风伤卫也。言无少阴症,以明太阳症也,故用大青龙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而汗出,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若汗多,微发热恶寒,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此章详注潮热。泛视之,似乎身重之症,治宜攻里。细玩之,深言身重,宜发汗,未可攻里。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此条详注自汗。

羌活胜湿汤
羌活防风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广皮甘草身重风湿居多,此方用三味以祛风,又以泽泻,茯苓利小便去湿。风湿兼寒,去黄柏,加桂枝。

防风葛根石膏汤
防风干葛知母石膏甘草阳明风湿身重。家秘用此方。

羌活败毒散
见恶寒。

石膏汤
石膏白芍药柴胡升麻黄芩甘草白术茯苓附子此治阳虚寒湿眩晕

苓桂白术甘草汤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此治上虚不能制水,水饮上冲眩晕之症。

天麻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加天麻。
此治气虚眩晕者,有火加栀连;有痰,加半夏、广皮;有寒,加炮姜、肉桂。

天麻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天麻。
Tags:《身痛》 《身重》 《中寒》 《阳邪》 《虚寒》 《风湿》 《风温》 《风寒》 《火逆》 《羌活胜湿汤》 《灼热》 《防葛石膏汤》 《无汗》 《恶寒》 《发热》 《表邪》 《败毒散》 《恶热》 《半表半里》 《柴胡汤》 《火邪》 《齿燥》 《白虎汤》 《阳病》 《脉阴阳俱紧》 《解肌》 《解表》 《两阳相熏灼》 《小便不利》 《谵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小柴胡汤》 《里热》 《阴证》 《大青龙汤》 《太阳》 《少阴》 《阳明》 《短气》 《腹满》 《潮热》 《承气汤》 《三阳》 《合病》 《口不仁》 《面垢》 《遗尿》 《自汗》 《防风葛根石膏汤》 《寒湿》 《眩晕》 《水饮》 《君子汤》 《四君子汤》 《气虚》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 身痒 下一篇[卷二] 喘逆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