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第84页-[卷三] 痞满_中药方集

TOP

 
寿世保元 - 第84页
[卷三] 痞满
】 【繁体
脉来坚实者顺。虚弱者逆。
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是内胀而外亦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盖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位心下之中。腹满痞塞。皆土邪之所为耳。有因误下。里气虚。邪乘虚而入于心之分野。有因食痰积。不能施行而作痞者。有湿热太甚。上来心下而为痞者。治之用黄连、黄芩、枳实之苦以泄之。生姜、半夏、浓朴之辛以散之。人参、白术之甘温以补之。
茯苓、泽泻之咸淡以渗之。大概与湿同治。使上下分消可也。
一论按之坚而软。无块为痞。多是痰气郁结。或饮食停滞者。

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半夏(姜炒二钱)枳实(麸炒一钱)黄连(姜炒六分)山楂(去子二钱)木香(八分)青皮(去穣二钱)白茯苓(去皮三钱)砂仁(八分)甘草(八分)上锉。生姜煎服。
一论痞满。宜调中补气血。清痞清热。攻补兼施。简而当也。

平补枳术丸
白术(去芦土炒三两)白芍(酒炒一两)陈皮枳实(麸炒)黄连(酒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五钱)上为细末。荷叶煎汤。打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汤下。渐加至六七十丸。一论内伤元气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补元气也。服加减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如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
脉弦。四肢满闭。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柴胡、甘草。大便闭燥。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归身。心下痞腌闷。加白芍。黄连。
心下痞腹胀。加白芍、砂仁、五味子。天寒少加干姜或官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心下痞。
呕逆者。加陈皮、生姜、黄连。夏月加黄连。少加丁香、藿香。能食而心下痞。加枳实三钱。黄连五分。如不能食。心下痞者。勿加之。根据本方。食已心下痞。服前枳术丸而愈一论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宜用
消痞丸
黄连(土炒六钱)黄芩(土炒六钱)枳实(麸炒五钱)半夏(泡四钱)陈皮(四钱)浓朴(姜炒四钱)猪苓(四钱)泽泻(四钱)姜黄(二两)干生姜(三钱)人参(四钱)神曲(五钱炒)砂仁(三钱)甘草(三钱炙)白术(去芦土炒一两)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百丸。空心。白滚汤送下。
一男子胸膈作痞。饮食难化。服枳术丸。久而形体消瘦发热口干。脉浮大而微。用补中益气加姜、桂。诸症悉退。唯见脾胃虚寒。遂用八味丸。补命门相火。不月而饮食进。三月而形体充。此症若不用前丸。多变腹胀喘促。腿足浮肿。小便淋涩等症。急用加减肾气丸。亦有得生者。
一治痞闷气结食积。宜服
内消丸
青皮陈皮三棱(煨)莪术(煨)神曲(炒)麦芽香附(炒各等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清茶送下。
一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注脏腑。气不升降。燥饮。
用苍术、香附行气。如瘦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热气熏蒸脏腑。宜黄连、苍术。
一论心下坚如盘者。
枳实(麸炒一钱)白术(去芦三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补中益气汤
(方见内伤)
八味丸
(方见补益)
Tags:《腹满》 《误下》 《气虚》 《痰积》 《气郁》 《二陈汤》 《攻补兼施》 《枳术丸》 《内伤》 《心下痞》 《补中益气汤》 《五味》 《中寒》 《大消痞丸》 《形体》 《消瘦》 《发热》 《虚寒》 《八味丸》 《命门》 《相火》 《喘促》 《浮肿》 《肾气丸》 《内消丸》 《等分》 《湿痰》 《流注》 《脏腑》 《行气》 《熏蒸》 《温服》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 鼓胀 下一篇[卷三] 诸气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